釜山会晤:推倒旧规则 中国重塑全球“议题设定”权
毫无疑问,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凭籍着美国仍旧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身份与实力,设置“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命题,一直主导着全球议题,他在年初发动的以加征关税为核心的全球贸易战就是最显著例证。
2025年10月30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为“6年来特朗普首次与中国领导人坐下来举行会谈”的会晤。国际舆论普遍聚焦于双方的实力展示 ——从经济数据到军事存在,从科技封锁到外交联盟,从资源竞争到工业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持续100分钟的闭门会晤最终揭示,真正决定全球秩序走向的,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实力对决,而是议程设定权的暗战。华盛顿精心策划的“围堵式议题”正在被北京直接改写。
特朗普政府试图持续通过议题设定将中国置于“被告席”,迫使北京在美方划定的框架内“辩护”。美国借助盟友体系与舆论操纵放大议题合法性,巩固西方主导的制度性话语霸权,最终目的是将中美竞争限定在美方优势领域,避免触及自身短板。
在会晤开始前,美国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将主导议题,将中国作为全球议题的“对象”。《华尔街日报》预测,特朗普将“重启从克林顿至奥巴马时期所秉持的对华接触策略”,但以美国为主导的方式。《纽约时报》则声称,特朗普将利用此次会晤,推动中国在芬太尼问题、贸易逆差、技术竞争以及关键矿产资源等议题上做出让步。
从会谈后双方各自发表的讯息可以看出,中国没有被动接受美国设定的议题,而是直截了当改变了议题。在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将焦点从“美国要求中国做什么”转向了“中美如何共同解决全球问题”。这一转变是战略性的,也是决定性的。中国没有采用对抗性语言,而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共同繁荣的全球治理框架。
习近平在会晤中明确表示“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时,相信包括西方的战略家们已经开始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中国对全球议题设定权的重新定义。
中国提出的“中美关系完全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直接挑战了美国长期以来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思维定式。中国没有接受“中国威胁论”的框架,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共同繁荣的框架。这一框架不仅适用于中美关系,也试图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这也延续了北京长期以来的外交理念,并借助此次会晤持续放大。
从会晤的结果来看,中国成功地将议题从“中国需要向美国让步”转变为“中美需要共同推动全球合作”。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的磋商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同意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等等。同时,中方也相应调整了针对美方关税的反制措施。
中国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的一句话“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恰恰说明了无论是议题的设定,谈判的烈度等都是平等基础上的共识,而不是美国单方面要求的。相比之下,欧洲与日本无论过程与结果都是美国单方面设定并主导的。
特朗普在会晤前发推文称“THE 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这一举动被外界广泛解读为美国对“中美共治”的承认。然而,这一承认不是美国主动提出的,而是中国通过实力、坚韧和灵活的应对促使美国接受的。中国没有使用“威胁”,而是通过展示合作的诚意和能力,让美国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但中国并不会承认G2这一概念,这不符合中国全球治理与国际关系理念。而中国提出的“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理念,或许正是世界所需要的。这次釜山会晤,不仅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基础,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西方媒体对这次会晤的反应是复杂的。《经济学人》评论道:“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者,而是主动设定者。”《金融时报》则指出:“这次会晤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分水岭,中国成功地将议题从‘美国要求中国让步’转变为‘中美共同解决全球问题’。”
一位在华盛顿的资深国际关系学者指出:“过去,美国设定议题,中国回应;现在,中国设定议题,美国回应。这一转变,将彻底重塑全球政治格局。”
的确,西方国家习惯於单方面设定全球议题,将中国视为需要“被教育”的对象。
中国通过这次会晤,成功地将自己从“议题对象”转变为“议题设定者”,促使美国对华政策呈现从强硬对抗向尼克逊式“大交易”转变的趋势,特朗普正朝着与中国达成某种外交妥协的方向迈进。
更有意思的是,从目前爆出的讯息看,这次会谈并未涉及台湾、香港以及价值观、人权等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以特朗普的执政理念,他将中美竞争核心判定为经济竞争而非地缘政治竞争,经济博弈才是中美较量的关键。上述政治等问题不再是美国关注的议题,这些问题正逐渐淡出核心议程。
据一名参与会谈纪要整理的匿名官员透露,中方反复强调 “议题主权” 概念,指出 “全球议题应由所有国家共同设定,而非少数国家的排他性游戏”,直接挑战美国长期主导的议程垄断模式。这种话语转向精准契合了西方媒体长期标榜的 “多元主义(pluralism)”价值观,使处于贸易战背景下的美方陷入话语困境。
中美此次釜山会晤或将被铭记为一个转折点——一个中国重塑全球议题主导权的里程碑,一个世界从对抗走向合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