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抗战胜利唤醒了整个民族
来稿作者:刘仲恒
人有自信,民族亦然。还记得中学时读中国近代史,每当翻到鸦片战争后的篇章,总让人心头沉重:一个曾在汉唐盛世主导世界的民族,何以沦落至此?屡战屡败、屡败屡割,不仅丢失土地,还付出沉重赔款。甚至在甲午战争中,被后起之秀的日本击败,对民族自尊的打击不可谓不深。
然而,甲午战争并非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终结。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片国土沦陷,香港也陷入黑暗的日治时期。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是失败者。尽管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逾3,500万人,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亿美元,但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在反抗外敌的战争中获得完全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自此以后,中华民族再未向侵略者低头,重拾了失落已久的民族自信。
儿时老师常告诉我们要有自信。对个人如此,对民族亦然。人类社会某种程度上是一片“弱肉强食的森林”,一个缺乏自信的民族,既难以守住文化,更无法保障生存。从鸦片战争到日本全面侵华,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战败,使民族自信跌入谷底。正因如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捩点。当时日本军力强盛,投降派更散布“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谣言,但历史证明,中国人民如国歌所说一样,万众一心,毅然吼出最后的怒声,最终彻底打败了侵略者,捍卫了主权与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的屈辱。这场胜利不仅是国家的守护,更是民族的觉醒。
今日,这段历史理应被铭记与传承。除了北京举行盛大阅兵,香港亦举办了多场纪念活动。不久前,笔者参观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宋庆龄图片展”,感受尤深。笔者认为,应更多鼓励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因为唯有如此,历史才不会被遗忘,年轻一代才能真正明白,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祖辈以鲜血与生命换回来的。
中华民族曾历经危机,但从未沉沦。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唤醒了民族的灵魂,更重新塑造了民族的自信,堪称近代中国由危至安、由弱而强、由屈辱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这份信心与觉醒,至今仍照耀著我们,提醒我们唯有自强不息,方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刘仲恒是香港全球专业青年倡议行动创始召集人、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 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 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