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放宽宠物入餐厅限制 宠物经济迎来新机遇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于承忠博士、刘锐业博士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宣布,将推出容许狗只进入的食肆牌照制度,正式结束长达30年的宠物狗入餐厅禁令。这项政策转变不仅回应了广大宠物主人的诉求,更标志着香港宠物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宠物经济的主要组成部份,包括:宠物食品(零食、点心、饲料);宠物用品(智能科技产品、宠物服饰、宠物美容护理用品、宠物玩具);宠物医疗(药品、宠物保险、兽医诊疗);宠物服务(宠物生命纪念服务、训练学校、摄影、宠物酒店、宠物美容);周边产业(宠物运输、宠物线上节目、宠物主题公园)。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全港有超过24万住户饲养猫狗,占总住户的9.4%,反映出庞大的宠物消费市场潜力。消费升级与宠物人性化、情感需求驱动、科技发展与创新都是推动宠物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现行《食物业规例》第10B条一直禁止将狗只带进任何食物业处所,包括餐厅的室内或露天座位区,违规者最高可被罚款港币10,000元及监禁三个月。该法例当年制定的目的是防止食物污染及疯狗症传播,但随着宠物疫苗普及和饲养文化进步,疯狗症风险已大幅降低。过去不少餐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冒险提供宠物友善服务,例如位于大埔的某咖啡店今年1月因容许狗只进入餐厅而被食环署罚款,其后再犯更被勒令停业7天,反映出法例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2

新政策的推出将为香港宠物经济带来全新发展机遇。获批牌照的食肆将有明确标识,让狗狗合法进入餐厅,这不仅为餐饮业者开拓新的客源,更可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餐厅可以设计专门的宠物用餐区域,提供宠物专用食品和服务,甚至发展宠物主题餐厅等创新概念。同时,宠物用品零售、宠物美容、宠物训练等相关服务业也将受惠于这股宠物友善的社会风潮。

放眼国际,伦敦、纽约等国际都市早已允许宠物进入餐厅,形成成熟的宠物消费文化。香港作为国际都市,此次政策调整不仅跟上了全球趋势,更有助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包容性。对于宠物主人而言,能够带同爱犬外出用餐,特别是与家人长辈一同“饮茶”,将大大提升生活质素和社交体验。特别是在社会各界探讨如何刺激本地消费的当下,宠物经济恰好为吸引港人在本地消费开辟了新的途径。

然而,政策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餐厅业者担心新牌照的申请条件可能涉及额外的装修和投资成本,而标明准许宠物入内也可能流失部分不喜欢动物的客群。因此,政府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政策既能促进宠物经济发展,又不会对餐饮业造成过度负担。

展望未来,宠物入餐厅政策的落实将是香港迈向人宠共融城市的重要一步。随着宠物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从宠物食品、用品、医疗到娱乐服务,都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动力。政府亦可考虑进一步优化相关配套设施,如在公共空间增设宠物友善设施,完善宠物医疗服务网络等,打造更全面的宠物友善环境,推动香港宠物经济迈向新高度。

作者于承忠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作者刘锐业博士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学生事务总监及高级讲师。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