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潮热与心血管病挂钩! 新口服药 “退热”不影响荷尔蒙
一听到“潮热”,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更年期,但原来“潮热”除了是妇科问题,也可能和心脏健康息息相关,适当“退热”的话既可减轻更年期不适也可护心。
心脏科专科医生张仁宇指出,更年期本身已经会诱发一些心血管病的风险,“例如女士有可能原先血压、胆固醇、血糖都正常,但一到更年期因为荷尔蒙指数改变,导致体重、身体脂肪含量等各方面都可能有变化,有机会导致‘三高’,若控制不好有机会在5至10年后形成心脑血管阻塞,增加心肌梗塞甚至脑中风等风险。”
若更年期女士潮热严重,上述风险可能更高!张医生解释两者的关系:“根据科学理论,潮热是因为更年期荷尔蒙变化,令心血管收缩与放松的控制不理想而形成,是一种‘血管舒缩症状’(Vasomotor Symptoms,简称VMS)。”
他表示,数据显示全球大约50%女士会有潮热症状,而愈早出现潮热,潮热症状愈严重,以及潮热持续时间愈长,心血管病的风险也愈高,“所以根据这理论,若长时间有潮热而症状较严重或持续较长时间的话,例如停经数年仍有潮热症状的女士,值得留意一下自己的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定期体检,适当调节生活和饮食习惯等,至于是否需要以药物治疗VMS则视个别病人情况而定。”
传统上,由于潮热症状是基于荷尔蒙变化,导致血管收缩与放松的控制失调,因此会以荷尔蒙补充疗法处理,但问题是:并非每位女士都适合荷尔蒙治疗,“因为有些女士可能本身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较高,若服药补充荷尔蒙有机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所以必须慎重考虑,部分女士衡量过风险与得益后不愿意服食荷尔蒙补充剂。”张医生说。
有没有其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无需广泛影响荷尔蒙呢?本港刚于今年引入的新药NK-3受体抑制剂,属于非荷尔蒙药物,可针对减轻VMS潮热症状。NK3受体抑制剂是口服药物,每天一次,主治中度至严重潮热个案,原理是透过控制脑内腺体,降低体温帮助“退热”。临床显示,患者于服食后可以于一星期见效,而潮热次数及严重性大大降低。
是否需要长期服食呢?张医生解释表示,“NK-3受体抑制剂主要针对症状作治疗,例如一位女士出现潮热症状并开始影响生活质素,经过调节生活饮食等方法都控制得不理想,便可以考虑服药控制。可能在某段时间内潮热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影响睡眠,这类药物有机会帮助减轻症状,若服食一段时间后觉得症状已减轻,可以和医生商议减低剂量或服食次数,甚至有机会逐步停药。”
他提醒,任何药物都有机会有风险和副作用,包括在服食初期的“习惯期”有可能出现轻微肚泻、头痛、气促等,一般身体习惯后以上反应便会减轻。另一个潜在的副作用是有机会令肝酵素上升,因此服药前必须先接受肝功能评估。个别病人是否适合服食NK-3受体抑制剂,建议详细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