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兵|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东风5C、东风61、巨浪3核导弹亮相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今日(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及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作为中国陆基洲际导弹家族新成员,“东风-61”与“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共同组成陆基核威慑梯队,首次公开亮相即纳入国家“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体系。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则压轴亮相,成为这次阅兵式上最受瞩目的战略武器。

作为国之重器,压舱基石,中国解放军核导弹第一方队震撼登场,接受检阅。核导弹第一方队由空军某基地、海军某基地、火箭军某基地某旅等混合编组。

受阅的“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中国解放军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8

据介绍,核打击方式主要有3种: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海基潜射弹道导弹、空基战略轰炸机打击,共同构成“核三位一体”。当一国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就意味著具备全面核威慑能力。

《解放军报》曾发文介绍,潜射弹道导弹是指由潜艇搭载和发射的弹道导弹,通常配备核弹头。较好的发射隐蔽性和巨大的毁伤力,使潜射弹道导弹成为二次核打击的主要力量。报道称,二次核打击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遭受敌方核打击后,仍然具有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的能力。按照相关理论,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就可有效威慑和遏止敌方,让其不敢实施战略核打击。

东风61。(新华社)

东风5C压轴亮相

核导弹第二方队由火箭军某基地牵头抽组,紧随其后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检阅。

核导弹第二方队是装备方队压轴出场的方队,12台大型导弹运输车载著“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浩荡而来。“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中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专家:东风-5C可携10枚分导弹头战力倍增

据悉,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在2017年1月首次试射。中国著名军事战略专家王云飞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深度解析这款“大国利器”表示,东风家族经历多代发展,包括东风-5、东风-5A、东风-5B及东风-5C,其中东风-5是中国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试射成功,最大射程达1.2万至1.5万公里,并曾搭载单枚或多枚核弹头。之后的衍生型“东风-5甲”、“东风-5乙”等均作出改良。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上,东风-5B正式公开亮相,标志著这一系列的持续进化。

至于东风-5C,则采用固定发射井发射方式,是东风-5型的最新改进型。外界普遍认为,其射程超过1万公里。王云飞表示:“东风-5C能携带10个弹头,可在纵深数百公里区域内选择要打击的独立目标,还可调节打击时序和次序,大幅提高突防能力和打击效果。”他认为,这使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威慑效果更加灵活有效。

此外有分析认为,以往东风-5A和东风-5B多被猜测可搭载3至5枚分弹头,而东风-5C已跃升至10枚,显示战力倍增,这反映中国在诱饵弹头欺骗技术方面已达到新高度。军事界分析指出,中国曾长期面对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瓶颈,尤其在核弹头小型化领域,而此次东风-5C的亮相,正意味著已经突破了这一技术限制。

东风-5C全球打击“无死角” 打破个别国家核威胁

另据《北京日报》报道,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东风-5C”是目前解放军装备的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重型洲际战略核导弹。

张军社介绍,“东风-5C”使用的先进液体燃料发动机有著固体燃料发动机所不及的优势,推力和比冲力更大,可以获得更好加速性。此外,“东风-5C”的弹头命中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具备末端变轨机动和抛射假目标的能力,增加了拦截和目标判断的难度,生存能力和突防性能大大增强,保证了解放军战略核反击力量的有效性,是解放军核反击作战的中坚力量。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意味著“东风-5C”能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目标进行打击,不存在死角。张军社强调,这也是对某些对中国图谋不轨的个别国家的警告。中国发展战略核力量主要用于防御,为了打破个别国家的核威慑、核讹诈、核垄断以及核威胁,“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以及“全时戒备”的说法也是向外界表明“东风-5C”的战略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以达到慑止外来侵略的目的,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