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实施适度宽松
美国联邦储备局上周降息25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2日对此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正实施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及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是第十四个五年(2021年至2025年)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2日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潘功胜在会上发表上述意见。
他在开场发言中表明,此次发布会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2026年至2030年)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他说:“我们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
针对美联储上周降息25个基点、中国央行如何考虑下一步货币政策,潘功胜回应称,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次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中国的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也保持平稳运行。
他指出,中国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路透社》引述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尽管中国上周发布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正失去动力,但基于出口强劲且股市上涨,当局似乎并不急于推出重大刺激措施。
中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2日公布,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00%,五年期以上LPR为3.50%,连续四个月按兵不动。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美货币政策存在一定错位,不会同步调整。然而,随著中国经济放缓风险增加,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跟著上升。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受访时说,中国央行第四季降息概率很大,尤其是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都须要加码”,而美联储最新一轮降息给中国央行降息提供有利条件。
陈波指出,中国经济“没有明显变得特别差,更没有显著转好”,因此宏观政策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调整。特别是在10月份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四中全会前,外界关注的是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表述。
去年“十一”国庆前,中国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于9月24日抛出多项宽松货币新政,带动中国股市强劲走高,上证指数从2700点飙升至3300点。今年4月中美关税战开打,沪指一度跌至3000点左右,但7月以来却加速回弹,接连站上3600点、3700点和3800点。
陈波分析,中国科技股是近期A股市场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在科技领域实现突破,显著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投资者热情。
他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全球及中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整体预期偏于悲观,导致A股估值长期处于低位。目前市场正处于低估值修复阶段,尚未出现明显泡沫迹象。
中国证券会主席吴清在同场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对于科技股估值,陈波强调,传统的市盈率(PE)并不足以反映潜力,“它一旦挣钱之后,就会爆发出惊人的盈利能力”。他注意到,同样的逻辑已经伴随科技股引领的美股在过去数年的一枝独秀。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