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企对在华业务的“爱恨交缠”?
近期,中国日本商会公布了其在7月14日至31日对1500家日本在华企业今年的经营预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其共收到了1434家企业的答复。具体为制造业928份、非制造业499份、其他团体7份。这是中国日本商会进行的第7次《会员企业景气・营商环境认识问卷调查结果》。根据此前NHK(日本放送协会)的报道,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在调查发布之际对出席发布会的记者表示,2025年1月至6月期间与上期相比,会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呈现出恶化趋势。2025年中国国内经济形势的预测与2024年相比有恶化趋势,但与之前一段时间相比有所改善。
对于日企对中国的继续投资态度,本间哲朗指出,关于2025年的投资,超过半数企业表示将“增加或维持”投资,从各公司“增加”的选择来看,态度较为积极。为了切实推进日本企业这些积极举措,商会将继续要求中国政府持续并强化经济刺激措施,并采取真正能够提振中国经济整体的对策。
就在华日企态度的具体方面而言,相关分析人士总结后指出,其几大关键要点如下:
第一,在华日企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不及预期。调查显示,日企普遍认为中国国内经济状况与上期相比有“略有恶化”的趋势,但不同行业和地区也存在不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4%的日企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前景将与去年相比“改善”或“略有改善”,与六个月前进行的调查相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多达48%的日企预计当地经济“恶化”或“略有恶化”,较半年前的调查增加了4个百分点。由于认为将“恶化”的日企比例远高于认为将“改善”的企业比例,因此日企对今年中国整体经济趋势被视为不及预期。
第二,近半在华日企预计今年利润将下降。该调查指出,2025年1月至6月期间,商会会员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上期相比普遍“恶化”。近半企业认为下半年利润将继续下降。47%受访的在华日企预计,今年在中国的营业利润将“下降”或“略微下降”,较年初进行的上次调查增加9个百分点。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变化趋势可视为“小幅恶化”。
第三,过半日企表示将增加或维持对华投资,但其押注的主要动因在于中国的刺激政策。调查显示,对于2025年的投资,超过一半日企表示将“增加或维持”投资。具体而言,关于对华投资,16%的日企表示将与去年相比“大幅增加”或“增加”,40%的日企表示将保持不变,而43%的日企则表示将“减少”或“不投资”。
从各公司对“增加”投资的理由来看,有“为了中长期增长,正在考虑对与现有业务有协同效应的领域进行投资”、“将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等理由,而“相信中国将继续增加刺激措施”则成为主要动因。减少对华投资的原因包括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价格竞争加剧。
第四,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满意度较高,但对中国价格内卷高度担忧。调查显示,“对事业环境的满意度”和“得到不低于国内企业的待遇”这两项指标,仍保持较高比例。“和国内企业相比没有被同等对待”的领域中,“政府财政支援/补贴”等理由继续位居榜首。在事业经营课题方面中,“销售价格下跌的影响”位居首位,“人力成本攀升”紧随其后,“国际形势影响”方面则没有变化。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在发布会上谈道:“在和中国本土企业相比没有被同等对待的领域中,政府的财政支援/补贴位居首位,在经营方面的课题中,销售价格下跌的影响位居首位。商会将继续要求中国政府向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海外企业改善国内外无差别竞争及过度竞争等问题。”
第五,对在华日本企业员工及家人的安全问题持高度关注的态度。在要求中国如何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在华日企要求确保安全的呼声不断高涨。
概而言之,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在华经营和在华业务而言,日企的基本态度大致是“喜忧参半”和“爱恨交加”。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日企的这种复杂态度呢?
首先,可以看到的一点是,就在华业务的整体观感而言,日企渐趋消极的态势已经较为持久。根据日本对外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数据,从2021年到2023年,在华日企当年预测盈利企业数量占比逐步从72.2%下降到略高于60%。并且,持业务扩张立场的企业数量占比也于2023年首次低于30%。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持缩小规模甚至撤出中国市场态度的企业比例明显增加,基本都出现4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2024年的数据显示,持在华业务扩张态度的日企比例,大陆日企较此前下降了6%,香港日企则下降7.8%。由于日企全球产业链格局的调整,日企在华业务的主要供应对象已经集中于中国国内市场,中国经济走势疲软和中国本土企业(尤以制造业、金融、零售业突出)的竞争是日企态度渐趋消极的主要原因。
其次,支撑日企维持在华业务的主要动因渐趋短期化。回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历程,从日企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支撑日企维持并扩大在华业务的主要动因始终都是对中国市场长期前景的看好和期待。这一点,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走势不确定性一度陡增之时也未出现实质性的逆转。但是,中国日本商会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日企坚持在华运营的主要原因已经集中于政府刺激政策这一类短期因素,而一系列补贴政策的实际效果业已表明,政策刺激无法产生持续性的大环境改善效果。因此,日企继续维持在华业务的有利因素恐逐步削弱。
再次,日企外迁的客观趋势恐已无法改变。按照JETRO 2024年全年的调查结果,持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日企比例已不足持扩张态度的在印日企的半数。可以看到的一点是,由于美国的压力和日印两国当局的主动接近,日企进一步向印度迁移的势头后续恐持续增长。
概而言之,结合中国日本商会和JETRO的调查可以看出,日企对在华业务的基本态度可被认为是“爱恨交织”下的“踟蹰加犹豫”,无论是其基本态度还是主要动因,都在逐步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且,这一趋势恐逐步加深并进一步催动在华日企将业务外移。
最终分析结论:
对外开放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方针,成规模且活跃的外资企业和外资资本是中国开放事业的重要证明和活力体现。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全部外资下降13.4%的大背景下逆势增长53.7%,这一态势尤为难得。作为保证中国在全球分工和资本流动中的参与度的重要依凭,如何真正进一步留住日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本文原载于2025年9月14日安邦智库的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