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澳医院妇人亡 专家解构涉事新手术风险高 须充足经验及评估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将军澳医院一名末期胰脏癌女病人2月接受手术后离世,儿子其后收到匿名电话及信件,指控主刀医生疏忽。据了解,病人曾接受两个手术,分别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胆管十二指肠引流术(ECDS或EUS-CDS)。

有肠胃肝脏科医生表示,EUS-CDS手术用于是指透过利用超声波内窥镜协助,用导管贯穿十二指肠及胆管,帮助引流胆汁。他提到手术死亡率约为2%,但强调手术需要丰富经验,亦须有充足的事前评估。

操刀手术的医生曾向病人家属承认,未能成功放置支架导致病人出血。该名医生认为,不能单一事件判断是否医疗失误,要视乎操刀医生或医院的整体手术成功率,亦要视乎其他因素。他建议病人家属若对医管局的调查有质疑,可向医务委员会投诉。

将军澳医院一名末期胰脏癌女病人2月接受手术后离世,儿子其后收到匿名电话及信件,指控主刀医生疏忽。(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将军澳医院。(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病人曾接受两个手术 胆管引流术引入十多年 属颇高风险侵入性手术

据病人家属早前向《香港01》透露,病人入院后,首先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后,翌日再进行另一项手术,之后因肝动脉出血离世。

早前有电视节目曾展示过病人的“内窥镜检查纪录”。有不愿具名的肠胃肝脏科医生表示,从现有资料,第二项手术为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胆管十二指肠引流术(ECDS或EUS-CDS)。据中文大学医学院网页,该技术由中大十多年前引入到香港,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胆管阻塞,而相较传统所采用的ERCP,“ECDS技术成功率更优越,治疗时间更短。”

该名医生解释,EUS-CDS是颇高风险的侵入性手术,医生需要在超声波引导下,刺穿十二指肠壁,再穿入胆管,“好似‘笃’鱼蛋咁样,将成串嘢用导管贯穿”,令胆管里的胆汁可引流到十二指肠。

ECDS由中大十多年前引入到香港,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胆管阻塞,成功率较传统所采用的ERCP技术高。(中大医学院图片)

医生事前须造影检查胆管、血管和周边器官结构

该医生又强调,进行EUS-CDS前,医生需要评估多项指标才能决定是否进行胆管引流手术,包括胆红素水平、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否胆管败血症状如发高烧、白血球和发炎指数是否异常升高等,并要先进行电脑扫描或磁力共振等体外造影检查。

不过他提到,通常绝大部分病人在有计划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事先会决定好ERCP还是EUS-CDS,医生理应在事前的造影检查,了解胆管、血管和周边器官的结构适合进行何种手术。

新型手术EUS-CDS死亡率约2% 肝动脉出血属“已知并发症”

医生表示,EUS-CDS的死亡率约2%,30日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约15%至20%。惟他强调,这类手术需要丰富经验,“根据绝大部分世界性共识,如果一间医院一年进行少过几十宗同类手术,病人出现并发症机率会唔寻常地高。”

至于手术导致肝动脉出血离世,医生指肝动脉出血确实是EUS-CDS的已知风险之一。他解释,胆管与十二指之间有肝动脉等血管,若病人本身有动脉瘤,即血管异常扩张,会增加被刺中的风险,亦是需要事前检查的原因。

将军澳医院一名末期胰脏癌女病人2月接受手术后离世,儿子其后收到匿名电话及信件,指控主刀医生疏忽。(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今次事件其中一个焦点,是操刀手术的医生曾向病人家属承认,未能成功放置支架导致病人出血。据中大医学院,成功在正确的胆管位置放置金属支架的“技术成功率”约为96%。该医生曾表示,按现实数据,技术成功率略低,大约有八至九成。

未能成功放置支架又能否界定为“医疗失误”?该名医生表示,单凭一宗个案难以断定,要视乎操刀医生或医院的整体手术成功率,又指若过往有相当成功率,但单单出现一宗事故,只可以算是“唔好彩”。

如果有一位医生,佢嘅成功率只系夸张啲讲一成,佢喺中间过程里面,一系佢选择咗大量唔适合做呢个手术(的病人)而夹硬去做,所谓叫做练手,一系根本佢唔具备呢方面嘅技术,而去勉强做一啲本身应该做得到嘅病人。
肠胃肝脏科医生

家属若对医管局调查有质疑 可向医务委员会投诉

不过,医生强调,是否医疗失误不能只检视单一事件,除了手术期间技术上出错,病患到底有否需要进行手术、如何作出决定、治疗决定的合理性、手术方式的选择过程等,都是考虑因素。

对于是否需要就事件展开独立调查,该医生指这类调查需要时间,明白家属期间或会不开心、想尽快知道真相,但要将事件调查清楚,要抽丝剥茧,“有时候真系会拖几年”。他建议病人家属若对医管局的调查有质疑,可向医务委员会投诉,指其调查独立于医管局,“完全独立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