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印出个未来”助年轻人走进印刷业 大湾区实习扩阔学生眼界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随著创意产业与大湾区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传统工业如何吸纳新血、转型升级成为重要课题。由香港印刷业商会主办、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资助的“印出个未来”大湾区实习交流计划,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成为本地设计学生与内地印刷业之间的桥梁。日前举行的颁奖典礼,不仅展示了学生们一个月实习的丰硕成果,更透过业界领袖与学生的分享,展示了现代印刷业的真实面貌与未来机遇。

深入大湾区印刷企业 深度实习

已踏入第九届的“印出个未来”计划,今年再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合作,甄选了22位来自视觉传意、广告设计、插画设计等课程的学生,于暑假期间前往大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度实习。学生们周一至五在先进的印刷企业工作,周末则参与文化考察与交流活动。

本届计划以“大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作主题,学生们的成品水准极高,获评为“历届最难评分的一届”。从构思到实物制作,学生们经历了由创意到实践的完整过程,这不仅学习到相关知识,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

香港印刷业商会冯文清会长致欢迎辞时,认为今届作品水平十分高,难分高下!
今年参与实习计划的印刷企业代表,包括:民生信封制造厂有限公司、伟民制本(中国)有限公司、禧图纸品印刷有限公司、安量实业有限公司,以及今年加入的隽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个月实习 由“设计稿”到“实物”

作为本届计划的团长,来自香港知专设计学院视觉传意高级文凭的吴洛澄同学,形容这次实习让她大开眼界。她分享,实习前对印刷企业的印像是“一个非常大的工厂,充满机器和工人”,但亲身经历后才发现,现代印刷企业是一个分工精细、系统化的组织,除了生产车间外,还有专业的设计办公室。

将天马行空的设计意念,转化为可以触碰的实物,是她和组员感受最深的挑战。“在学校做设计,很多时候只停留在电脑萤幕上。但在工厂,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制作专业的生产档案,考虑到后续的烫金、UV等特殊工艺,甚至要亲手处理‘线稿’,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成品的精细度。”

她们认为,过程中与内地导师和同事的沟通至关重要。“例如一个烫金图案,我们最初设计得很细致,但导师会从生产角度提醒我们,线条太幼可能会断裂,建议我们调整。这种知识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吴洛澄续指,与学校单打独斗的专案不同,企业的生产涉及跨部门协作,从设计、采购、工程到生产,环环相扣,让她对整个产业链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印出个未来”计划的团长吴洛澄同学表示,一个月的实习让她对印刷行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生们分享他们在一个月实习期间的经历,作品展现了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创意。
有参与学生表示:“这次实习让我们了解到内地的工作环境和庞大市场,绝对会考虑未来到大湾区发展。”
民生组的“盆满赞”以别出心裁的盆菜礼盒夺得冠军。
隽思组的“器仙・花间繁”桌游盒融合多种精致工艺,展现出神秘花朵的魅力,荣获亚军。
禧图组的“木灵戏语”则凭借其出色的设计与工艺,夺得季军。
安量组的“金菊岁礼”是一个精致的刺绣礼盒,荣获殿军。
伟民组的作品“葫记凉茶”以立体纸艺呈现传统凉茶舖场景,获得优异奖。

这些实习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的创意,也体现了“香港设计、大湾区制造”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透过“印出个未来”平台,传统工业正与新一代的创意人才激发出新思维,为行业发展开拓更多可能性。

吸纳新血 将年轻创意带入印刷业

香港印刷业商会副会长兼教育委员会主席吕振邦坦言,行业近年确实面临年轻人入行意愿减少的挑战。“很多人误解印刷业是劳动密集、传统甚至夕阳的行业。”他希望透过实习计划,让年轻人亲身体验,刷新对行业的固有印象。

香港印刷业商会吕振邦副会长指出,现代印刷业已高度科技化,期望透过计划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

吕振邦强调,现代印刷业早已超越传统制造的范畴。“现今的印刷企业,加入了大量设计、数码科技和自动化的元素,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ESG)。”他举例,3D打印技术能快速制作产品样板,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数码化印刷则能满足市场对小批量、客制化产品的需求。这些都不是外界想像中的“旧式工业”。

他指出,选择大湾区作为实习基地,是因为该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便利,更是全中国先进的印刷业枢纽,尤其东莞市聚集了众多国际顶尖的印刷企业。吕振邦表示,这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希望吸纳具备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香港年轻人,将他们的创意带入印刷企业,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