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与歼-35A机库首度公开 总设计师揭秘3大核心技术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央视新闻》走进歼-35机库,独家专访总设计师孙聪院士,公开歼-35三大核心技术:隐身设计让对手“看不见”、高度集成小体积实现高信息化、双模式起飞,弹射、滑跃全适配。

陆基型号歼-35A与歼-35共同组成了“空海孪生”的作战体系,近日,央视也走进了航空工业沈飞机库,对一架还未涂装的歼-35A进行了独家探访。

歼-35与歼-35A机库首度公开。(央视新闻)

此前,中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训练,让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隐身舰载机歼-35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歼-35舰载战斗机在海军福建舰电磁弹射起飞,这是战机离舰瞬间。(中国军号)

歼-3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它采用一体化设计,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是一款舰载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是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既可以弹射起飞也可以滑翔起飞。

孙聪院士表示:“歼-35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身,降低可探测性,尽量地不被对手提前发现。实现我先看到你,我先打你,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的话战场上不就有优势了吗?”

歼-35与歼-35A机库首度公开。(央视新闻)

隐身战斗机歼-35A,它采用的是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的设计。在布局上是单座双发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它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主要是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主要遂行夺取并控制制空权任务,打击敌方的战斗机、地面或者是海上的防空力量,同时它也可以拦截敌方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空中目标。

隐身战斗机歼-35A。(央视新闻)

歼-35和歼-35A这对孪生兄弟是从何而来?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辈,那就是航空工业沈飞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该机后来被赋予代号FC-31,也被军迷称为“鹘鹰”。在航空工业沈飞,总台央视记者独家采访了“鹘鹰”的研制者。

2012年10月,“鹘鹰”成功首飞,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同时研制两款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同时,“鹘鹰”也为后来中国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国胜,是当时参与“鹘鹰”研制的技术人员。他说“鹘鹰”的立项是在2009年10月,由于研制周期十分紧迫,研制团队采用了边设计、边发图、边制造的并行工作模式。就是在那个年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机研发人才,为后续研制新型隐身战机打下了基础。

隐身战斗机歼-35A。(央视新闻)

未来战机将具备哪些特点?孙聪院士介绍,中国战机从歼-10、歼-15、歼-16到歼-20、歼-35,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但仍面临成本高、升级难的问题。为此,他提出模块化设计思路,把战机分成几个标准模块,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驾驶舱这些都能像积木一样拆装替换。

孙聪院士说,“你今天领先,不努力,明天你就落后。要想始终保持领先,只有不断地更新、迭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