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伙|山旮旯乡村振兴取经的无止桥青年

撰文: 黄锦星
出版:更新:

黄锦星专栏(鸣谢谭嘉意合撰)

2022年上映的爱情电影《缘路山旮旯》,戏中五位年轻“女神”,竟有两位落户沙头角一带,沙头角墟禁区闸口以及荔枝窝和梅子林古村成为主场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将之定位为“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当中偏远乡村在复育中,配合城乡共生的愿景,青年点睇?

近年,国家及香港分别提出乡村振兴和偏远乡郊保育的新政,无止桥慈善基金积极投入,培育青年参与其中。例如,去年举办村永续领袖班,四组实践项目,优胜组可代表赴海外取经。今年2月,七位青年组员随考察团,赴日本四国德岛县中部的神山町和上胜町,汲取当地乡村振兴及零废弃政策的长年经验。无止桥年轻同事谭嘉意筹划行程,同行考察。今年5月“无止桥村永续领袖班(深造班):社会影响评估圆桌会议”,这七位组员简介取经心得。10月4日的周末荔枝窝“围田对话”,无止桥青年又将出场,另设导赏团及绿色文化体验工作坊等,大家报名宜早。

地方创生系于人

建筑设计师黎芷筠Zero爱上乡郊,有感从2010年代初复育中的荔枝窝是好山好水,吸引她所形容的U-turn和I-turn人流入村。U-turn意指回流的当地人,I-turn则指从外入村者。神山町和上胜町的“地方创生”历程,可追溯至1990年代。经此行,Zero和从事ESG职务的余明姿Rachel深感城市化洪流中,地方创生、乡村振兴、乡郊保育等的挑战,核心都指向如何吸引更多各类人士植根乡镇,逆转城乡人口过度失衡。

Rachel感悟两町的密码,在于发拙潜藏的特有“地方资本”,同时大力支持I-turn有心人在乡创新,联手创造地方的独特价值体系,吸引更多人口流入,令社区、文化、经济及环境生机处处。这两町创意活用环保、文化、科技等ESG桥段,连结城乡。神山町透过上述招数,激励乡镇振兴,创造社区活化,逆转了人口流失趋势,荣获2016年“地方创生大奖”。上胜町则以零废弃之名及其他创新产业如“叶子事业”,吸引U-turn町青及各地I-turn人士留下或到访,今回考察遇上来自日本城市青年任职町内,更见加拿大和比利时情侣Kana和Sil移居创业,助力连通国际访客,当日刚接待非洲团。

城乡共生要同寻

任职教育界的林嘉琪Kathy,在神山町领略艺术家驻村计划的历年作品在山林中的美妙,以及乡郊高速光纎网络吸引科企在古宅开设卫星办公室,又在上胜町尝了U-turn女青大厨的人情味及善用当地食材的美味。这些元素助力引进新人才及新机遇,同时支持乡镇连系世界,创造城乡共生的产值以至生活品质。

从事环境教育的吴浚然Felix补充,这地方创生过程强调多方创意协作,包括当地人、政府、公益组织、文艺/环保/教育界、大中小微企和I-turn青年等,各方投入当地社区环境,重新发现乡郊所藏的独特价值。2023年,神山町更突破地开办一所全新高专学府,招徕年轻人留驻,有望更可持续地传承。

回望香港北都,如何落实城乡共生正是城中热话,当中宜在地“寻宝”,涵盖保育,以发挥乡镇郊野的既有特色及潜藏“地方资本”。例如,沙头角墟新楼街建于1930年代的一排22幢尖顶骑楼式唐楼,以及复育中的荔枝窝、梅子林和谷埔等客家古村,若结合创新得宜,可创造可持续的独特价值,支持城乡共生。

循环经济助振兴

就读环境管理的大学生陈咏丰Daniel,留意这两町将传统和环保的创意融合,例如神山町Aiueo Japan 蓝染农坊,以及上胜町的零废弃中心(WHY, Zero Waste Center)和升级再造工艺店,都创造了独特价值的新机遇。上胜町在2003年是日本首个地方发表“零废弃宣言”,2015年开设零废弃酿酒厂 RISE & WIN Brewing Co.,2020年增建WHY(含 Hotel WHY),一步步将永续理念转化为具吸引力的体验,处处建筑设计以至流程管理都实践资源循环,并向城市推广循环经济。

社科系大学生何展翘Lucinda点赞上胜町的体验式活动,相比一般观光游,可缔造入骨入心的效果。例如,团友在WHY体验拆解复合物品(如电热毯、雨伞)作分类回收的艰辛过程,以及入住 Hotel WHY 体会源头减废和干净回收,见证迈向零废弃的可行。Lucinda领悟这零废弃品牌,令上胜町名扬天下,更令访客反思日常生活 why not厉行简约减废。

另外,Zero欣赏建筑师中村拓志的上胜町建筑设计,例如WHY的建造富创意,当中回收了旧屋共700扇窗櫺升级再用,彰显就地取材兼转废为材,尽显独特美。Zero心想,“设计力”兼环保可活用于乡村振兴的大小层面,打算联同其他无止桥青委(简称WZQQ)在荔枝窝先行先试。

总结此行时,环境管理硕士生许嘉宏Bryan代表考察团感谢利希慎基金资助。此行他深受启迪,领会乡村振兴的多彩多姿可行性,更铭记2003至23年间连任五届的神山町前町长后藤正和与他们围炉夜话的结语:“Just do it!”即勉励大家包括年轻人勇于尝试!

此行还有“活现香港”共同创办人陈智远Paul,他亦是电影《缘路山旮旯》投资者之一。Paul寄语青年:“活化乡郊,发现香港新机遇!”回望沙头角一带,除了需要政府进一步开放沙头角禁区以便游人出入,同时宜力争多方协作、青年参与、科技基建、得宜创意、生态环保、有力设计等关键六元素,支持这蓝绿生态圈迈向宜游、宜业、宜居。

顺提,无止桥将与香港中文大学及清华大学合办“乡村振兴研讨会2025”,10月3日(星期五)将在中大校园举行,10月4日(星期六)则在荔枝窝“围田对话”,包括上述年轻“桥友”的分享,欢迎公众,报名宜早!

作者黄锦星是前环境局局长,去年出版《迈向碳中和 香港人和事》。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