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言自得|公务员表现孰优孰劣 政府仍是“盲”的
香港公务员的工作表现评核制度之下,99.85%的公务员获“表现良好”或以上的评级,过去5年,平均每年有4名公务员(0.002%)被评核为“持续表现差劣”。如此“优劣分布”去区分17万名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其解像度是零。说得直白一点:谁是优秀公务员?谁是差劣公务员?政府是“盲”的。
特首李家超于6月提出要研究设立“高级公务员责任制”,从无到有,用了仅仅92天,便落实“部门首长责任制”,并在《施政报告2025》公布执行细节。如此高效,值得点赞。但这是因为特首“亲手抓”的结果。反观特首在第一份《施政报告2022》便提出要“强化公务员赏罚机制”,并在其后三份《施政报告》都不断提出,但由于他没有亲手抓,于是拖拖拉拉至今是零进展。为什么说是“零进展”?因为公务员谁优谁劣都分不出,谈什么赏罚?香港官场难道样样都要特首亲手抓才能成事?
政府效率全球第二
皆因香港地少人多
首先我们要破除迷信。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引述香港在2025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的“政府效率”排名世界第二,以此印证公务员的高效。实情是:香港政府高效,是因为香港细,做起事来如臂使指。政府效率全球最高的十强,无一例外全是小地区,八个是只得数百万人口的小地区,两个是刚过一二千万人的小地区。这正如港铁公司洋洋得意认为自己是“全球极少数无需政府补贴”的铁路公司。实情是香港细,人口密集,二百多公里的铁路便服务七百多万人。外地不少铁路网络地大人少,几百公里的铁路只服务十数万人。应该说:以香港的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任何地区的三流铁路公司来港营运都会赚钱。
香港“政府效率”排名高的另一原因,是香港的制度优势,包括简单的税制、简单的各类监管制度和营商环境、“一国两制”下的择优而用,以及政府不断拆墙松绑的努力。
香港人勤劳、有责任心、肯拼搏、灵活变通。这是香港所有私人机构、私营企业员工的特质,但不是香港公务员的特质。香港公务员薪高粮准,在“小做小错、不做不错、错了无后果”文化的长年累月浸淫之下,大部分公务员是香港工作人口中的休闲一族。
我一位朋友在跨国机构工作。他们的年度工作表现评核采用十级制,表现最佳的头10%员工属第一级,表现次佳的10%属第二级,表现最差的10%是第十级。每年包尾的10%员工自动离职,另谋高就。可以想像这所机构不断出创新、出优秀,该机构表现最差的10%放在其他机构,随时是杰出员工,但在此机构只因其他同事更杰出,故此被“叮走”,以换来每年10%的新血。
赏罚制度仍零进展
迫令退休不减反增
公务员体系需要稳定,不可能采用如此高烈度的评核。但稳定并不等同对优劣的盲目。例如:要求逾17万公务员中最差劣的5%不获加薪或冻结每年自动增薪点,然后把节省所得的钱,分配给最优秀的5%公务员作为额外奖励。这要求合情合理吧?5%就是8,500名公务员。更极端的宽容:只要求最差劣的1%不获增薪点可以吧?这便是每年1,700名公务员。而现实数字是,过去5年,平均每年只有13名公务员不获增薪点。
特首早于2022年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便提出要强化公务员赏罚制度。当年他说:“如有表现欠佳的人员经督导和辅助后仍没有改善,应及时终止聘用。”第二份《施政报告》说:“今年 (2023年)9 月实施着令表现持续欠佳公务员退休的简化机制。”第三分《施政报告》说:“制度建设上,过去两年的工作包括......简化着令表现持续欠佳公务员退休的机制。”但结果如何?
公务员事务局的最新数字:去年共25名公务员被革职或迫令退休,是逾17万名公务员的0.015%。前年是51名,大前年是60名,再早一年是52名。这项数字不骗人,不误导:公务员赏罚制度在4份《施政报告》之后是零进展。为何2023年已实施“表现持续欠佳公务员退休的简化机制”,但迫令退休的人数不增反减?
答案很明显。“迫令退休”制度确实是简化了某些无关痛痒的程序,但分辨不出谁是“表现持续欠佳公务员”的评核制度,三年多却丝毫不改。这是教科书式的“推一下,行一步”。公务员事务局长不知道有效的赏罚制,必须建基于高分辨力的评核制?
特首明显已不耐烦
公务员局还要等半年
对于这项零进展,特首自然清楚,亦明显不耐烦。在最新的《施政报告》,特首说:“公务员事务局‘须’作出研究,建立更严谨的评核机制,更有效反映和区分人员的工作表现等级。”《施政报告》英文版本用字是:“ The Civil Service Bureau is tasked to......”。这里重要的,除了特首说了什么,还有他“如何说”。纵观整份《施政报告》,以及以往的《施政报告》,特首作出数以百计的具体行动指示,用字遣词一律是:教育局“将会”如何如何、文体旅局“会”如何如何等。用硬命令式的“须”和英文的刻意的用词“tasked to”,特首单单留给了公务员事务局,只此一家。特首是公开让公众见到他的不耐烦。
公务员事务局长是官场精英,眉精眼企,当然心知肚明。六月特首绕过公务员事务局直接提出全新的“公务员责任制”时,局长竟公然宣称“这并非新要求”。这次,特首说公务员事务局“须”建立更严谨的评核机制,局长马上作出回应:“公务员事务局会展开相关工作,预期在2026年内推出具体措施。”
但还要等到明年?过去的拖拉不算,《施政报告》草拟过程中的沟通不算,《施政报告》公布到年底还有三个半月。全新的问责制从无到有只用了92天。评核制被公众垢病已久,且《公务员事务规例》清楚规定,公务员必须在评核期内整体工作表现良好,包括品行、工作态度、和效率、才可获增薪。《规例》亦清楚订明:公务员表现欠佳时,可以暂停和延期发放增薪。这一切绝非“新要求”。公务员事务局以往亦多次表示需要改善。现在特首的不耐烦跃然纸上,但还要等到明年?局长口中“全球排名第二的政府效率”去了哪儿?
作者杨志刚是香港浸会大学前协理副校长、中文大学前专业应用教授。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