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伙|“地球英雄”新创业者兼新手妈妈
黄锦星专栏(鸣谢岑亮仪Bertha合撰)
今天是廿四节气“霜降”,终于降暑了;中秋至“寒露”仍高温盛暑,地球发烧严重!岑亮仪(Bertha)刚在炎炎“寒露”翌日成为新手妈妈,诞下麟儿,她深信微小的正向改变也能带来深远影响,为孩子为己为人,诚愿大众与企业都能逐步化身“地球英雄”。
2018年, Bertha与友人开创 Earthero Project(地球英雄计划)的中英双语博客,以创意推展环保意识及行动,至今网上IG“粉丝”数目是我的双倍。2022年,在其品牌旗下,成立 Earthero Studio (地球英雄工作室),连结可持续设计、教育及艺术,策展实体活动,初试啼声时社会反应正面,Bertha随之将此演化为型格的创业新行动。
当前,Bertha线上线下两兼,致力赋能个人和机构采取有意义的环保行动,包括于ESG大势下,对应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相关活动及内容之策划需求,提供创意服务。
Earthero博客
Bertha并不是一开始就投身可持续发展行业,如同不少年轻人,开头时投向较稳定的职业。当年她先入金融业,努力了三年后,开始怀疑人生,质疑自身前路,问为什么日常工作不能既是自己热情所在,又能对世界产生更正向贡献?
Bertha怀着年轻人探索热情的决心,尝试转向绿色度假村的房地产工作,同时开展副业,公余担当命名为Earthero Project的博客。透过网上平台,鼓励大家步步迈向更低碳绿色方向,当中,包括为那些不确定如何踏出第一步的群组,提供贴示。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同好,同时让她看见世界各地的环保创新,进一步激发她踏上践行绿色事业的人生路。
转型过程中,Bertha检视初效,感到未能达至预期的社群影响力。她察觉到这样的平台内容,往往吸引对可持续发展话题已有兴趣者,但那些对此漠不关心的人群呢?另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展览空间为例,就算有上佳内容,若属后者类型的参观人士,单抱打卡心态走过场,到头来效果只是一场空。Bertha顿悟,开始探索创新方式,以吸引更广泛受众。
Earthero策展
Bertha一直钟情艺术,想到结合这催化剂,令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策展又型又趣,令人耳目一新,重点更是要令观众从中带走一些“好东西”,可以是环保微知识、小灵感,或是扭转坏习惯的冲动,甚至是转向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启发!
随之,Bertha全职投入Earthero品牌,并成立 Earthero Studio,在2022年疫情期间推出了大胆尝试:“亚洲首个可穿戴艺术展览”(Upcycled Wearable Art)。这活动旨在激发好奇心,挑战群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固有看法。她与艺术家合作,将库存剩布升级再造为可穿戴艺术品,并重新设计高端复古奢侈品。展览邀请来宾提问,思考展览背后讯息是什么?
这是一个有意识的尝试,将可持续发展概念透过创意去重新展现,让人易于接触,又发人深省。同时,这展览系列坚持初心,从设计到生产都尽量减废,“咪做大嘥鬼”!策划各细节时,都尽降其环境影响,例如善用租、借和回收等方式,减废又减碳。
凭借创意和群组力量,Bertha 的策展成功诱发对话及媒体关注。她初试啼声的创意策展,示范了可持续发展不必是一个小众话题,可化身为充满活力、吸引力的展题,以激励广泛受众知而后行。Bertha一步步为Earthero的早期业务打好基础,然而她坦言在眼下,社会整体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尚有限,叠加当前经济环境复杂,非科技型创业者面临极大挑战,但她依然充满期盼。
Earthero创业
Bertha指Earthero Studio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和艺术的业务理念,在现今市场应属独一无二,同时气候变化日益危急,危及人人,企业亦不得不步步加强气候行动。
近年,Bertha纵观社会所需及自身所想,决定转向商对商 (B2B) 服务,专注为企业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活动及内容策划,透过创意体验方式以启发企业员工的气候行动,期望一步步产生涟漪效应。Bertha为了进一步迈向她的心中使命,更正在开发一款专利申请中的线上应用程式,该工具将协助企业可较轻松地计算临时活动和设置 (如展览) 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而赋能各企业加码投入有意义的ESG行动。
Earthero Studio致力以对地球负责的态度,设计具影响力的活动与体验,包括重新定义展览、活动与行销等的策划方式,不仅追求美学与内容,更创意结合环保永续,对象涵盖企业、学校、非政府机构等。对Earthero Studio创办人兼策展人Bertha来说,这工作室不仅是一项业务,更是她的传承。
随着成为妈妈的新旅程,Bertha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和下一代将会如何生活下去?想留下什么样的传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正引致极端天气急速恶化,经济环境亦挑战重重,但Bertha找到人生意义所在,希望自己的创业能更多正向贡献世界,助力培育大小“地球英雄”。
Bertha首次找我访谈,在2020年7月,时任香港环境局局长的我,在添马政府总部与当年的Earthero三人组交流。刚巧五年后同月,她再找我做拍短片,正值香港极端高温热浪与频繁暴雨交加的盛夏。地球母亲生病了!怎么办?此Earthero访问短片在8月上旬出帖了,片中Bertha向我问如何前看,我瞄了瞄她当时怀孕期大腹便便里的孩子,指大家应多些鼓励新生代与自然及乡郊连结。难以忽视的是,当今科技“泛滥”的世代中,众多人丧失了与自然及乡郊的连结。
镜头后,我邀请Bertha和她的孩子,择日游沙头角荔枝窝,可感受无止桥慈善基金在乡郊地方的低碳保育工作,亦好让新生代从小连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城乡永续愿景。
作者黄锦星是前环境局局长,去年出版《迈向碳中和 香港人和事》。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