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研究所|打造立法会议员互动平台 告别单向式碎片化沟通困局

撰文: 思哲研究所
出版:更新:

思哲研究所|李冠儒

立法会YouTube官方频道播放量每况愈下,同时不少立法会议员通过建立个人社交媒体专页向各方展现自己的理念。后者做法可圈可点,也是官方和市民了解议员工作的一个渠道;不过,有关做法不时被质疑是“网红”行径,且难以接触年轻人。因此,打造一个汇总立法会议员观点、直接与市民互动的官方平台,是“破局”的关键。

官方频道收视惨淡
个人专页零散不一

为适应公众接收资讯习惯的改变,结合立法会YouTube官方频道播放量每况愈下的现实,调整宣传手段已然是燃眉之急,议员不免要主动创新传播策略,让立法及议政过程更透明、更亲民。笔者认为,建立官方整合信息的新平台是不二法门。

不少立法会议员都会通过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开设个人专页,向媒体和网民交代工作表现。不过,有关做法不时被质疑是“网红”行径,而且难以接触年轻人。因此,香港有需要设立一个获官方授权的立法会互动平台,用以汇聚各种议会及议员信息,包括提炼议员发言重点、解读法案核心内容、通报关键议题进展,以简短、精炼、多媒体形式呈现,直接主动向市民传播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资讯。

容许市民实名互动
有别以往单向传播

有别于目前的单向传播,这个平台将会大幅降低市民接触有关信息的难度与成本。故此,它必须平衡“专业”与“亲民”,以传递信息、普及知识为导向,在贴近市民的同时,保持立法机关的庄严性和专业性,而非一般主打娱乐作风或民粹主义的“网红”平台。

汇总的工作是“自上而下”的,但该平台还要肩负“自下而上”的反映民意功能,方能构建一个兼顾良性互动与舆情收集的机制。具体来说,它不能只输出议员的观点,而要容许实名认证的市民直接向议员提问、就议员回答进行讨论。该平台可由立法会秘书处甚或特区政府物色人选担任管理员,确保所有用户格遵守法律及维护国家安全,过滤一切有害或无用信息。在此前提下,就有条件允许市民就特定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由议员或其助理团队定期进行回应。这既能对香港内外展示特区尊重民意、保障合法言论自由的决心,也能为政策制定和民意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来源,以免非官方平台抢占舆论主导权。

善用平台连接内外
培养舆情管理经验

立法会及立法会议员均应善用该平台连接香港与世界,并从中积累一些公关技巧及舆情管理经验。例如,去年圣诞节前夕,有8名立法会议员乘坐公务舱到考察多个旅游景点后引起不少争议,尽管立法会主席已经透过新闻媒体公开交代行程和预算,也有涉事立法会议员在个人专页解释“不是旅行”,但前者的资讯越趋零散,而后者的权威性不足。如果能有这个官方平台,关注事件的市民至少知道可以透过什么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即使没有舆情事件,议员也可主动通过该平台向市民系统介绍内务委员会及其下的小组委员会,例如议会联络小组的具体职能与以往的交流成果。这既能遏制“橡皮图章”等不实谣言及有关“软对抗”,也能引导市民更全面准确了解议会和议员工作,从而持续增强市民对议员工作的认同感。除此之外,还可培养议员主动应对舆情的能力。

肩负科普国情重任
有助外媒准确报道

议员尤其是具备政协与国企背景的代表们,自应肩负起科普国家最新发展规划(如“十五五”规划)和国情的重大责任,帮助港人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机遇。为此,他们可以通过该平台积极分享在内地各省市及与部委交流的感言。与此同时,也应当积极与市民分享其区域与国别见闻,解读国际社会对香港的关注点。这可以让市民理解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进行“二轨外交”的价值,继而认同“一国两制”下香港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与活力;也能让外媒知道可从这个官方平台上取材,给予他们更全面地报道香港新闻的机遇。

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们肩负让香港明天更好、让香港“由治及兴”的重任,应展现利用好新媒体说好香港故事以及主动与民沟通的态度。但在这基础上,也要为这些议员提供更好的基础措施——一个汇总立法会议员观点、让市民与议员直接互动的官方平台。期待市民12月7日投票支持自己心中能够履职尽责、通过与市民积极对话来凝聚社会共识、与市民共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作出实际贡献的候选人。

作者李冠儒是“思哲研究所”青年事务教育总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