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是如何成为A股股王?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上证指数近日一再创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突破百万亿人民币。AI芯片公司寒武纪原本连年亏损,但过去一个月股价大涨不只一倍,甚至超越贵州茅台,一跃问鼎内地“股王”宝座。

寒武纪的核心产品“思元”(MLU)系列AI加速器,对标Nvidia的GPU,旨在为云端运算和数据中心提供AI算力。作为一间初创公司,寒武纪已经连续七年录得亏损。但到了今年上半年,财报上演了惊人的逆转,由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变成了净利润人民币10.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3倍,达到28.8亿元,其中超过九成九由云端产品线贡献。

市值超过6600亿元,寒武纪被冠以“中国Nvidia”的称号。数千倍的市盈率,股价肯定存在严重泡沫,随时大幅度掉头下挫。但资本市场不只狂欢,背后还是美国制裁反而成为寒武纪的最大优势。美国严格管制Nvidia芯片的对华出口,出售予中国市场只能是低配的H20芯片,中国的科技巨头和AI企业自然转向国内替代品。寒武纪面对的市场不只受保护,而且需求庞大。加上DeepSeek的大模型将兼容寒武纪,证明了国产芯片已经可以支持前沿的AI应用。市场预期理论上的可能转变为商业上的可行,“FOMO”资金涌入投资。

算力等于一切的AI时代

寒武纪的案例说明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不但是关乎国家安全,也可以提升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在AI驱动的第五次工业革命时代,算力等于一切。将AI发展的根基建立在随时可能被截断的外国技术之上,无异于将国家的数字命脉交予他人之手。面对外部的技术封锁,国家优先构建完整、独立的技术堆叠,通过扶持寒武纪、华为等本土企业,确保了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

再者,政府的采购政策、对国企的指导以至是对进口芯片的规管,全部都配合技术自主、突破卡脖子的大策略。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应用场景,因而又能够持续投入研发,逐步迭代产品、完善生态,“可用”发展到“好用”。华为CANN和寒武纪NeuWare两个软体平台在内地市场愈来愈重要,AI开发者摆脱对辉达CUDA生态的单一依赖,开始构建自己的工具链和开发范式。

可以说,寒武纪象征了国家在创科领域建设的护城河。即使是美国政府,现在也不再单纯信奉“看不见的手”,盲目高举自由市场原则。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下,要保障一个经济体的长远竞争力,必须积极规划自身的产业未来。香港在AI革命中毫无疑问不能缺席,但除了庞大投入发展科技工业以至是半导体领域,香港在哪些领域最具优势?如何制定具备战略远见的产业政策?

香港的金融科技足以迎战未来吗?

“AI工厂”是未来智慧的核心,数字金融是香港在AI时代的命脉。当数据成为新的石油,当跨境数据流动面临愈来愈多地缘政治的风险,香港能否利用“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成为国际认可的数据安全港,治理标准示范区?不只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金管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以至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也有责任长远规划,发展金融科技。

目前市民感受到的金融科技仍然只是转数快、虚拟银行,但区块链、代币化资产等科技日新月异。香港现有的金融基建和监管框架如果没有预期更多颠覆性技术的到来,我们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几年后会否不再稳固?未来的数字金融体系需要大量掌握数据科学、网络安全、区块链技术和AI伦理的“新蓝领”,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否已开始为新时代设计课程、储备人才?

从DeepSeek一鸣惊人到寒武纪登上A股“股王”,只是过了短短七个月。内地的创科产业、AI基建步伐只会愈来愈快,不管特朗普政府如何出招。再三、五个月后,内地再有什么企业一炮而红,与其说是别人原本寂寂无名,毋宁说是我们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