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抗战胜利日大阅兵看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定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杨华勇

天安门广场即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装甲列阵,战鹰呼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将于9月3日举行。这场规模空前、装备全新、亮点纷呈的盛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现实的回应,对未来和平的庄严承诺。45个方(梯)队、70分钟阅兵式、全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威慑力的生动体现。

历史的长河在此刻回旋。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3500万以上伤亡的惨重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胜利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兵场上,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锋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力量场——既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教训,又展示实力,应对现实挑战。

这次阅兵的国际化程度超越以往,无论是观礼嘉宾还是阅兵方队,阵容都超过了2015年的胜利日大阅兵。这种开放性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仅是地区稳定的维护者,更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但也不会牺牲核心利益换取短暂和平。所有受阅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实力的积累不是为侵略他国,而是为保卫和平。

中国周边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挑衅,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容忍,但这种克制不等于软弱。阅兵展示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正是为了让潜在挑衅者清醒认识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与能力。威慑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预防战争;展示实力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维护和平。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与当代战略思维的完美结合。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次阅兵展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定力。中国的发展成就不是靠侵略扩张取得的,而是通过艰苦奋斗、和平合作实现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始终遵循防御性国防政策,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威胁任何国家。相反,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和平崛起的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选择。

阅兵场上铿锵有力的步伐,现代化武器装备的震撼展示,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和国防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从2019年国庆阅兵到此次抗战胜利日阅兵,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令人瞩目。这种快速发展不是军备竞赛,而是正常国防建设的需要,是作为一个大国维护自身安全和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但必须有足够能力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擡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通过阅兵展示国防现代化成果,既增强了国民信心,也为世界注入稳定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军事力量的合理增长,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而非威胁。那些以零和思维看待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国际合作。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贡献;八十年后,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负责任大国,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阅兵场上展示的不仅是国防现代化成果,更是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的自信与从容,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捍卫和平的决心与能力。

钢铁长城守护文明之光。这次大阅兵向世界传递的资讯是明确而坚定的:中国将继续沿著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既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也有与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切实行动。历史不会被遗忘,和平更需要被守护。这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真正意义,也是这次盛大阅兵留给世界的最重要启示。

当战鹰掠过天安门上空,当铿锵步伐震动大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世界的重新定位——强大而和平,自信而开放,传统而现代。这种复杂性、这种辩证统一,正是中国道路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为人类文明提供的全新可能性。国安、港安、家安,最终都汇聚为文明的安全、和平的安全、人类共同未来的安全。这就是从阅兵场延伸出的中国承诺,也是一个古老文明对世界的责任担当。

“国安港安家安”六个字,勾勒出国家安全与个人幸福的有机联系。国家安全不是抽象概念,它扎根于国家沃土,舒展于百姓生活,最终体现为每个家庭的安宁幸福。香港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港安”才能保障“国安”,进而实现“家安”。香港历经风雨,其命运始终与国家紧密相连。它是“一国两制”的试验田,是国家开放的视窗,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维护国家安全,就是保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

来稿|从抗战胜利日大阅兵看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