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凯.杰语|访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 思“弱国无外交”的沉重教训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郭凯杰

近日,香港首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揭幕。这一地点的选择颇具深意——它坐落于卢沟桥旧址旁边,那里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起点,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历史,更提醒我们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连结。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基地的设立正值其时,为青年提供认识国家历史、提高情感连接的平台。不过,笔者认为对于香港青年而言,在当今世界变局中,在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以外,更须借古鉴今,把握自身国际化的优势,从全球视角反思自身定位。

勿忘历史:思弱国无外交的教训

笔者最近到访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入口处那道写着“Arbeit macht frei——劳动使人自由”的铁门(为当年的口号)、用井然有序掩盖杀戮真相的建筑群让人深切体会到国家安全缺失的后果。看着毒气室、焚尸室等设施,纳粹大屠杀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站在超过110万受害者的遗址中,除了记住沉重的历史,更应思考国家积弱可带来的严重后果,体会和平的重要性;彼时被列强侵略的中国何尝不是同出一辙?

波兰自二战后至今都对国家安全保持高度警惕。近年受到俄乌战争影响,波兰大幅增加军费,成为北约成员国中军费比例最高的国家——2024年军费占GDP约4.7%,今年计划达到5%,冠绝北约成员国,并从南韩等国购买大量武器;以军备计算,波兰经过积极扩军已超越不少欧洲传统强国,坦克数量多于德、法、英、意的总和。三年的俄乌战争让其意识到,如俄国吞并乌克兰,则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已经身处前线,无处可避。

爱国主义:与国际视野相辅相成

类似的警示,也体现在当前以巴冲突中。战争导致人道危机,联合国最新报告确认加沙地带陷入饥荒,至少50万人面临饥饿风险,儿童营养不良率高达90%,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这场冲突的根源之一,正是国家安全的缺失——巴勒斯坦缺乏有效主权保护,凸显安全缺失如何带来人间悲剧。这些国际事件,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血淋淋的教训,提醒我们今天生为中国人的幸运,以及在变局中自强的重要性。

在奥斯威辛展区有一句话:“The one who does not remember history is bound to live through it again(忘记历史的人注定重蹈覆辙)”。香港首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揭幕,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为广大香港青年提供学习及反思的机会。爱国主义教育重点不在于谴责当年的过错与暴行,而是要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培养情感认同,更是认清国际形势和历史定律的重要一课。它提醒我们,从卢沟桥到奥斯威辛,从俄乌到以巴,国家安全是家园之本。

透过抗日历史,香港青年可对比俄乌、以巴等全球历史案例,思考在全球大变局中应该如何自处:提升全球视野、并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真正成为一国两制的接班人。让我们以此为契机,构建更强韧的香港,贡献国家未来。

作者郭凯杰是团结香港基金副研究总监,全国青联委员,政府咨询委员、大专讲师及顾问。文章标题为编辑所拟,原题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古鉴今的国际视角”。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笔凯.杰语|访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 思“弱国无外交”的沉重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