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简约公屋如何重塑香港住房正义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说希望以“早一日、得一日”的精神继续兴建简约公屋。他宣布建的3万个单位中,9500个今年会落成启用,剩下2万个在未来一年半完成。李家超与刚入住简约公屋的基层家庭亲切交谈,倾听他们对新生活的感受。这一幕发生在施政报告咨询的最后阶段,象征著香港房屋政策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两年多来,从攸壆路到彩兴路,13个简约公屋项目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不仅以“少于一年半”的速度创下香港高层建筑最快兴建纪录,更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将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从6.1年高位拉至5.1年,向著4.5年的目标稳步迈进。

香港住房问题的严峻性不言而喻。曾几何时,㓥房、笼屋成为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暗面,无数家庭在拥挤不堪的环境中挣扎求生。根据2022年资料,全港约有超过22万人居住在不适切住房中,其中儿童在㓥房中度过的童年,不仅空间狭小,更伴随著安全隐患与心理压力。一对住在深水埗㓥房的夫妇曾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这种朴素的心愿,背后折射的是香港住房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在繁华都市的表像下,住房权利的不平等正在侵蚀社会公平的基石。

简约公屋政策的创新价值首先体现在“速度革命”上。传统公屋建设往往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彩兴路18层高楼仅用一年半就交付使用,这得益于“组装合成”建筑法的全面应用。这种创新建筑技术将房屋部件在工厂预制,再到现场组装,不仅大幅缩短工期,还能保证品质标准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提速不是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所有简约公屋专案均符合香港建筑条例及安全标准,通过了严格的消防、结构及环境评估。速度的背后是政府各部门的协同创新:规划署加快审批流程、土木工程署提供技术支援、房屋署优化分配机制,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系统工程。

然而,简约公屋的真正意义远不止于建造速度,更在于其传递的“政策温度”。当李家超长官与居民一同“开箱”新居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政程式,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转变——住房政策从追求数字指标转向关注人的生活品质。彩兴路项目住户分享的感受令人动容:不仅租金负担大幅减轻(较同类地区私楼租金低约50%),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尊严的生活空间。孩子有了玩耍学习的独立区域,老人有了安全舒适的起居环境,家庭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这种转变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尤为深远——研究显示,居住环境改善后,儿童学习成绩平均提升约30%,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约25%。

简约公屋的成功实践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策设计理念。专案选址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彩兴路专案毗邻港铁站和多条公交线路;社区配套逐步完善,增设了便民商店、儿童游乐设施和社区活动中心;物业管理服务专业且回应迅速,建立了居民回馈机制。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直接影响基层市民的生活品质,展现了政策制定者对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简约公屋代表了一种务实创新的治理哲学。它既避免了传统公屋建设周期长的瓶颈,又区别于临时性安置措施,提供了适切且可持续的住房解决方案。这种“中间路径”的创新在于,它承认问题的紧迫性而不牺牲长期品质,追求效率而不忽视公平,创新技术而不脱离人文关怀。正如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所言:“简约不简单,速度有温度”——这或许是对这一政策最精辟的诠释。

当然,简约公屋只是香港住房难题的系统解决方案中的一环。它与传统公屋建设提速、打击滥用公屋行为、过渡性房屋计划等举措共同构成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透过加强执法共收回约2,200个滥用公屋单位,较去年同期增加15%;未来五年公屋建设量将较过去五年增加30%。这种多管齐下的策略正在产生积极效果:预计到2025年,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将进一步降至4.5年以下。

香港的住房改革启示我们,超大城市的治理需要同时具备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一方面要敢于创新方法、突破常规,以工程技术创新和管理流程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始终牢记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人,是让市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希望。这种“速度与温度”的平衡,正是现代治理艺术的精髓所在。

随著更多简约公屋项目的落成,数以万计的家庭将告别不适切住房,重拾正常生活的节奏与尊严。这种转变不仅关乎居住条件的改善,更关乎社会公平的实现——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国际都市里,每一个努力工作的市民都应当拥有体面的居所,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应当享有阳光充足的生活空间。

施政报告咨询期间增加一成的意见书数量表明,市民对住房问题关注度持续高涨,对政府施政抱有更高期待。简约公屋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创新思维解决老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制定政策,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动改革,哪怕是最棘手的住房问题也能找到破解之道。香港的住房革命仍在进行中,但方向已经明确,路径已经清晰,未来值得期待。

当新一批住户拿到彩兴路简约公屋的钥匙,开启他们新生活的大门时,香港也在开启住房正义的新篇章。这不仅是政府的政绩,更是整个社会向著更加公平、包容方向迈进的有力证明。在这条路上,速度与温度并存,效率与公平共进,最终将实现让每个香港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共同愿景。从㓥房到简约公屋,变的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孩子们成长的道路和梦想的天空。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

杨莉珊|简约公屋如何重塑香港住房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