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香港零售业陷困境 数据透视根源与出路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鹿崇岗

本文利用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料,通过多元回归模型量化分析影响零售业表现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明确显示,本地消费需求是零售业最稳定的核心驱动力,而旅游消费则是关键的外部动力。然而,本地居民境外开支的大幅增长正严重分流本地购买力,其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本地需求的正向拉动力,成为零售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资料模型预测未来情景,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资料与模型揭示零售业表现的真相

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以“零售业销货价值”为因变数,并以食品及消费品开支总额(反映本地内部需求)、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场的开支(反映旅客消费力)、本地居民在境外的开支(反映消费分流)以及访港旅客人次(反映旅游业规模)等关键指标作为引数进行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等式:

零售业销货价值 = 36,377.98 + 0.0963 × (本地内部需求) + 0.2342 × (旅客消费力) - 0.3091 × (消费分流) - 0.0000 × (访港旅客人次)

变数说明与模型系数:

变数说明与模型系数

模型整体表现:R-squared = 0.941,表明模型能解释94.1%的零售业销货价值变化。

模型结果清晰地指出三大关键驱动因素:本地内部需求是核心稳定基石,系数为+0.0963 (p=0.021),意味著该开支每增加10亿港元,可带动零售业销货价值增长约0.96亿港元。旅客消费力是核心外部动力,系数为+0.2342 (p=0.017),该开支每增加10亿港元,可直接推动零售销货价值增长2.34亿港元,边际效益极高。消费分流是主要负面阻力,系数为-0.3091 (p=0.011),此项开支每增加10亿港元,会导致本地零售销货价值减少3.09亿港元。其负面影响的绝对值最大,超过了本地需求的正向拉动力,强有力地解释了零售业困境的核心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访港旅客人次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在控制“旅客消费金额”变数后,单纯的旅客“数量”对零售额的边际解释力很弱,印证了政策应从追求“客流量”转向追求“消费力”的逻辑。

盛事经济:对抗消费分流的利器

面对严峻的消费分流,举办大型盛事已成为吸引市民留港消费、并同时提振旅客经济的关键策略。这类活动能创造独特的、无法外移的体验式消费场景,有效将人流转化为消费流。

案例显示,2024年的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约有30%的球迷来自海外。预计随著海外球迷比例上升至50%,该赛事可为香港带来超过5亿港元的经济收益。2025年赛事移师至可容纳5万人的启德体育园主场馆,观众容量增加,预计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2023年至2024年间,香港共举办了约350场大型演唱会,吸引超过420万名观众,其中包含超过150万人次的旅客。这些活动带来约37亿港元的直接消费收益和22亿港元的经济增加值。

这些资料充分说明,盛事活动能够针对性地解决“提升旅客消费”与“留住本地消费”两大难题,成为支撑零售业的重要动力。

模型预测:如何阻止零售业销货价值下跌?

假设“本地居民在境外的开支”进一步增加10%(约4,956亿港元),根据模型,这将导致零售业销货价值减少约15.3亿港元。

为抵消这一下跌,可通过刺激其他变数来补偿,具体情景如下:

为抵消零售业销货价值一下跌,可通过刺激其他变数来补偿。

专注刺激本地消费需要大规模的消费刺激计划,专注吸引旅客需要成功的全球推广,而最可行的方案是双管齐下,同时刺激本地消费和吸引旅客,方能有效抵消负面影响。

政策建议

基于资料分析,本文提出三点核心政策建议:

短期应积极推动“盛事经济2.0”,不仅争取更多国际级活动落户香港,更要将盛事与本地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例如推出“盛事消费券”,凭大型活动门票在周边商圈享受折扣,将活动人流有效转化为消费流。

中期需实施“精准客源战略”,行销资源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重点吸引过夜高消费旅客和会展商务旅客,同时开发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文化、绿色、深度游),将旅客分流至不同区域,发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长期要构建“无可替代的消费体验”,对抗消费分流的根本在于让本地零售体验变得“不可替代”。支援零售商数位化转型,提供体验式服务(如个性化定制、工作坊),同时大力扶持“香港品牌”和“香港设计”,创造独特的商品吸引力。

资料不会说谎。香港零售业的困境并非无解,其出路在于稳固本地基本盘的同时,通过精彩的盛事和独特的体验来“开源”和“节流”。政策制定者需要以更精细、更资料化的思维,双轨并行,才能带领零售业走出当前困境,实现可持续的复苏。

作者鹿崇岗是工会研究人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