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挖掘香港被忽视的资源潜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伍俊飞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长期以来以其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和专业服务著称。除此之外,香港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潜在价值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土地和海洋资源,还包括非物质性的国际网络和制度资产。有效挖掘这些资源潜力,有利于香港加快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福利水准并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香港土地资源紧缺,填海造地曾是扩展土地空间的重要手段。然而,在2004年以后,香港本地填海工程受到极端环保主义运动的制约,而政府用以暂时存放建筑废物的填料库也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香港与广东省江门市合作的广海湾填海工程成为一项创新性解决方案。作为中央惠港措施之一,该工程于2006年1月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专门接收香港惰性拆建物料,至今已填海造地超过7平方公里,香港特区政府为此累计支出200多亿港元。

这一项目不仅解决了香港建筑废料的处置问题,更为香港创造了一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土地资源。尽管该片土地当前在法律上属于江门管辖,但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持有重大利益,且江门地方政府表现出共同开发的强烈意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勇等为此提出建议,通过“港土、港用、港处理”的模式让这块用香港资源填海成陆的土地发挥应有价值。

该区域可以规划为粤港两地深度合作示范区,香港的资金、管理和国际互联网优势与当地的土地、电力和劳动力等资源结合,可形成互补效应。香港可以在此试点“飞地经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广海湾区域生态环境优美,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这对那些祖籍在江门的香港居民尤其具有吸引力。“飞地”专案不仅能为香港提供土地资源,也有助于探索大湾区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值得尽快落实和深化。

香港由260多个岛屿组成,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60%,海岸线总长超过1000公里。然而,长期以来,香港的海洋资源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开发。海洋不仅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还蕴藏著丰富的产业机会,包括海洋工程、无人舰船、深海产业和大宗商品仓储转运等。

通过高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充分发挥海洋的自净能力,香港不仅能破解环保与开发的二元对立,还能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例如,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加持,香港可以在特定海域发展智慧渔业、海洋热能转换等产业,同时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香港特区政府可以支持设立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推动水下机器人、智慧无人船、海洋感测器、智慧捕捞系统、深海探测装备等技术的产业化。香港是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但其港口功能主要集中在集装箱运输上。香港可以依托其海岛资源和环保科技,建设大宗商品转运、仓储和交易中心,发展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并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通过持股或法定机构形式,参与多家全球布局的企业,其中港铁公司是最典型的案例。香港政府持有港铁约75%的股份,而港铁不仅在本地运营铁路系统,还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曾经或仍然承担铁路运营和物业开发项目。尽管港铁的公司治理存在一些提升空间,但作为全球鲜有不依赖政府每年补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商,港铁为本港市民和国际社会缔造了独特价值。港铁的海外业务不仅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资源。这一网络可以为香港的国际化战略提供重要支援。

港铁的成功运营模式被誉为“铁路+物业”的典范,其在海外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国家和地区。香港可以通过港铁的互联网,推动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模式的输出,增强国际影响力。港铁的海外业务为香港其它企业提供了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机会,比如本港工程、金融和法律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与港铁合作,进入海外市场。港铁作为香港的品牌代表,其海外成功运营也提升了香港的国际形象。政府宜进一步支持港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发挥香港在全球市场的独特作用。

香港廉政公署(ICAC)自1974年成立以来,通过执法、预防及教育“三管齐下”的策略,成功将香港从贪污猖獗的社会转变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之一。廉政公署不仅是香港法治社会的基石,更是世界监察制度的典范,代表了香港制度建设的卓越成就,其成功经验已成为香港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未来更可能成为全球监察民主制度构建的推动性力量,因此具有巨大的对外输出价值。

廉政公署的模式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包括新加坡、澳门及中国内地的监察机构。廉政公署独立运作、法律授权和社会参与的特点,也成为许多新兴经济体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参考蓝本。廉政公署的成功体现了法治、公正、透明等核心价值,这些价值观正是香港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外培训、国际合作专案及国际反腐败倡议,香港可以将廉政公署的经验转化为软实力输出工具,增强国际社会对香港价值观的认同。

香港的未来发展不能仅依赖于传统的金融、贸易、旅游和专业服务业,还需要深入挖掘那些被忽视的资源潜力。江门填海区土地资源、海岛海洋资源、港铁公司的海外互联网以及廉政公署的制度资源,只是香港众多潜在资源中的几个例子。通过科学规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和软实力输出,香港有机会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下的土地和环境问题,更能为香港长远繁荣注入新的动力,为香港塑造更加积极的国际形象,巩固其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

作者伍俊飞博士现任紫荆党总裁、政策研究院院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