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香港禁毒工作应与时并进
毒品祸害无远弗届,全球有达3.16亿人吸毒,毒品非法贸易每年有数千亿美元收入,丰厚利润与庞大市场令不法之徒不择手段钻空子,使毒品种类、生产、贩运路线及贩卖方式不断变化创新,以图避开执法者的耳目。今时今日禁毒工作的挑战越来越大,也反映相关工作必须与时并进、不能松懈。一直协助解决毒品问题的禁毒常务委员会今年成立已经60年,将与禁毒处合办首个高规格的粤港澳大湾区禁毒高峰会,为打击猖獗的毒品问题联合海内外政府及民间机构出谋献策,相信能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禁毒交流与合作,加上促进预防教育和宣传,可更有效避免年轻人误堕毒海。
年轻人充满好奇心,对新事物跃跃欲试,在朋辈压力下容易被引诱吸毒,甚至受毒贩唆摆利用。药物滥用资料中央档案室第73号报告书资料指,2023年所有被呈报吸毒者及21岁以下吸毒者平均首次吸毒年龄分别为19岁及15岁。随着科技进步,香港吸毒及贩毒问题未来仍会有年轻化与隐蔽化的趋势,必须正视及解决。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不遗余力推动禁毒工作,采取“五管齐下”的策略,包括教育宣传、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立法与执法、对外合作、研究特定课题等。1969年香港制定《戒毒所条例》后设立首所专门戒毒设施,惩教署自70年代起逐步完善戒毒及康复服务,香港是提供即时戒毒服务的先驱之一。香港也是全球最早推动美沙酮治疗计划的城市之一,1972年正式推动美沙酮门诊服务,全港现有18间美沙酮诊所,提供美沙酮代用治疗和戒毒治疗服务,减轻依赖鸦片类毒品人士戒毒时的不适,避免其再吸毒。然而,香港虽然拥有较为完善和独特的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最具挑战性的时段却是戒毒康复者离开服务单位后重投社会之时,他们要面对家庭、生活及工作等现实问题,容易因遭遇挫折,再度误堕毒品的陷阱。
为此,我担任创社社长的金钟扶轮社于2010年获邀推动“无毒青年友出路计划”,招募各界别的专业人士接受专业辅导训练后,以一对一方式担当戒毒康复青年的良师益友,陪伴其重投社会,在其遇到各种生活挑战时提供指导,帮助其克服困难,建立正向社交网络,并拓展职业路径,以弥补戒毒康复青年离开康复服务单位后的支援缺失。经过15年的努力,该计划持续扩大规模,并走进中学校园及社区推动禁毒教育,提升市民的抗毒意识。该计划今年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认可证书,表扬是项计划在预防青少年滥毒和支援康复方面的表现。这是对金钟扶轮社在禁毒工作上的鼓舞,也对推动香港禁毒工作的进程具有深远意义,未来应深化与国际的连系,并将香港的经验分享至海外。
粤港澳大湾区禁毒高峰会将于9月5日在香港举行,届时粤港澳三地执法单位、禁毒民间团体、海外代表也会出席,就禁毒宣传、跨境执法、情报交流、新趋势探讨、青年工作等展开经验交流及探讨深化合作。这将有利提升禁毒工作效率,更精准及广泛地传播及推广禁毒讯息,让普罗大众尤其年轻人认清毒品的祸害,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向毒品说“不”,建设无毒香港。
作者胡晓明教援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前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