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惜地球|启德从速装岸电 邮轮靠岸免污染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陈永杰

在香港这个国际都会,启德邮轮码头作为亚洲重要的邮轮枢纽,本应引领绿色航运潮流,却因缺乏岸电(Onshore Power Supply)基建,而令停靠的邮轮继续燃烧燃料发电,维持船上运作。这不仅落后于时代,邮轮喷出的废气更直接加剧空气污染,长此下去,我们担心除了会影响市民健康,更会损害码头的旅游形象。

今年8月上旬,环保团体绿惜地球联同健康空气行动,到启德邮轮码头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并利用仪器量度空气质素。结果显示,一艘配备岸电装置的“鼓浪屿号”邮轮靠岸后,公园内的氮氧化物(NOx)水平急升43%。考察当日正值下雨,雨水可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令空气质素较佳,但检测仍录得显著升幅,可见这艘邮轮因码头基建落后而被迫产生的污染,绝不容低估。若天气晴朗,污染影响将更严重,附近居民和游客将首当其冲。

放眼未来,若香港邮轮港口迟迟不设岸电,恐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今年初发表报告指出,随著全球各地收紧航运排放要求,邮轮公司为避免缴付碳税并提升ESG(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或会倾向避开缺乏岸电的港口。事实上,邮轮业界近年积极减少环境影响,岸电已成业界共识。国际邮轮协会(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代表全球多间大型邮轮公司,明确大力提倡岸电,并估计至2028年,其旗下逾八成邮轮(共239艘)将配备岸电装置。

邮轮公司亦纷纷响应。以全球船队规模最大、市占率最高的嘉年华邮轮集团(Carnival Corporation)为例,截至2024年,其94艘邮轮中已有逾60艘备有岸电装置,占比高达70%,且数目持续增加。只要港口配合,这些邮轮靠岸后便可接驳电源,停止燃烧燃料。近年下水的国产超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亦已配备岸电装置,并计划来年访问启德。未知启德码头将如何“招待”这艘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若仍无岸电,岂非错失展示香港绿色形象的机会?

安装岸电乃世界大势所趋。2022年2月,法国举行的“一个海洋”峰会(One Ocean Summit)上,11国运输部门首长签署联合声明,承诺在2028年前兴建岸电设施。与香港同处亚太地区的南韩釜山港、日本横滨港、神户港、大阪港和东京港,皆在名单之中。未来,欧盟更要求所有靠岸客运船只必须接驳岸电或替代零排放技术。香港若不顺应潮流,势必落后于人,损害国际航运地位。

岸电造价亦未必如想像般高昂。十年前,政府曾否决岸电计划,认为技术未普及,加上造价逾3亿元,担心落成后沦为浪费。但近年中国内地多个港口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的“十四五”规划,全速在邮轮码头建设岸电,目标是去年要达100%覆盖率。据2018年报道,内地邮轮码头每套岸电装置造价约5,000万元人民币。启德码头可同时停靠两艘邮轮,只需两套装置,总成本或许并非天文数字。有关部门不妨参考内地经验,探索降低成本之道。

有人或许会辩称,香港电网缺乏可再生能源,主要依赖电力公司燃烧化石燃料发电,故岸电减碳潜力有限;邮轮只需使用较洁净燃料并加装洗涤器,便已足够。这说法看似有理,实则站不住脚。邮轮并非发电站,其能源效益亦不可相提并论。研究数据显示,若邮轮自行燃烧柴油发电,每度电碳排放高达725克;反观电力公司生产每度电的碳排放仅约400克,且未来将进一步下降。接驳岸电,不仅减排更显著,还能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物。

资金从何而来?政府正面临巨额财政赤字,独力兴建岸电确实不易。但岸电已成燃眉之急,可考虑公私合营(PPP)模式。例如,日本横滨港的岸电工程,便由市政府、电力公司、码头营运商及岸电器材生产商等多方合作兴建和营运,减轻政府负担。此外,亦可透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吸引关注环保表现的投资者参与。

绿色旅运早已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而是现代港口不可或缺的基建。它不仅关乎市民健康,还牵涉邮轮旅游业的兴衰。岸电计划搁置十年,可幸近日环境及生态局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已展开相关研究,预计年底有结果。绿惜地球呼吁当局把握绿色转型机会,从速启动岸电建设,让启德邮轮码头重焕生机,成为香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作者陈永杰是绿惜地球助理环境事务经理。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