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加沙悲歌:从受害者到施暴者,还要对以色列容忍到何时?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中东加沙地带的硝烟仍未散去。在这片被炮火反复犁过的土地上,数百万巴勒斯坦人仍在饥饿、恐惧与丧亲之痛中挣扎求生。9月1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震惊世界的报告——以色列在加沙对巴勒斯坦人所实施的行为,已构成“种族灭绝罪”。报告指出:以色列当局和安全部队系统性地实施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中定义的四项种族灭绝行为——大规模杀戮、制造毁灭性生存条件、严重身心伤害、阻止生育。这不是战争的“附带伤害”,而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高层授意的国家行为。

在这份报告发布的同时,威尼斯影展银狮奖颁给了纪录片《欣德拉贾布之声》——一部以5岁巴勒斯坦女童欣德临终求救电话为主线的电影。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话中,她颤抖着说:“坦克就在我旁边……你们会来带我吗?我好怕。”三个小时后,救援队伍遭伏击,她与两名医护人员一同遇害。她的声音,是加沙儿童的声音,是整个巴勒斯坦民族的声音,更是人类良知被撕裂时发出的尖叫。

以色列从受害者变加害者

种族灭绝,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它意味着对一个族群生存权的彻底剥夺,是对生命尊严最粗暴的践踏。1948年,《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诞生,正是源于对二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惨剧的深刻反思——那时,600万名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遭受酷刑、屠杀,整个民族濒临灭顶之灾。这段历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也让 “永不重演种族灭绝”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份对苦难的共情与对正义的追求,国际社会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希望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能拥有自己的家园。可如今,历史的剧本却发生了令人心碎的反转:曾经的受害者,却对巴勒斯坦人举起了屠刀。

在加沙,种族灭绝不是抽象的指控,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残酷现实。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数据显示,近百万民众滞留加沙城,饥荒已成为确认的事实,居民在轰炸与饥饿的双重折磨下挣扎求生。以色列的全面封锁阻断了人道主义援助,让加沙变成了一座“露天监狱”;医疗系统与教育系统被系统性破坏,孩子们失去了课堂,伤者得不到救治;针对儿童的直接袭击、系统性的性暴力与基于性别的暴力,更是将人性的底线彻底撕碎。调查委员会指出,以色列当局通过这些行为,蓄意制造旨在消灭巴勒斯坦人生存条件的局面,这种意图,是对《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最公然的违背,也是对人类共同道德底线的践踏。

美国既是盟友也是共犯

如果说以色列是执行者,那么美国就是它的共谋者。从武器输送、情报共享,到在联合国安理会一再动用否决权阻挠停火决议,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早已超越“盟友”范畴,进入“包庇战争罪行”的危险地带。作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和军事援助提供者,美国对加沙危机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当联合国调查委员会明确指出“所有国家都有法律义务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手段,阻止加沙的种族灭绝”时,美国的立场显得尤为尴尬。更讽刺的是,正在耶路撒冷访问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竟公开批评英国、法国等盟友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举动,称其“只会鼓励哈马斯”。他发表这番言论的同时,以色列正对加沙发动新一轮空袭,造成至少40人死亡。这种将人道危机政治化的态度,无异于为暴行开绿灯。

美国长期以来以“中东和平调解者”自居,但实际上,它的政策早已沦为对以色列政府的无条件纵容。这种支持不是基于正义或国际法,而是出于地缘政治利益与国内政治压力。结果是:一个自诩“捍卫人权价值”的“民主国家”,成了系统性侵犯人权行为的共犯。

内塔尼亚胡发起政治绑架

以色列的悲剧在于,一个面临贪腐指控的政治人物,为了个人政治生存,将整个国家拖入战争深渊。自2020年以来,内塔尼亚胡因贪腐案件面临司法审判,而战争状态成为他逃避审判的完美借口。每当和平曙光出现,内塔尼亚胡就选择“掀桌子”,从加沙战争到卡塔尔袭击,无不与其个人政治命运密切相关。

并非所有以色列人都认同这种冷血的暴行。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了一己政治私利,将整个以色列拖入战争的深渊。对他而言,战争的持续是掩盖罪行的遮羞布 —— 只有战火不熄,那些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人才能逃避清算。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本应成为唤醒国际社会行动的警钟,却可能让以色列统治阶层更加疯狂,他们会变本加厉地通过暴力手段压制巴勒斯坦人,战争一旦停止,就意味着对他们的清算开始。和平越遥远,他的政权就越稳固。但这代价,是由整个以色列民族承担的。

伸张正义中东才能迎来黎明

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或许不会立刻带来起诉或制裁,但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被掩盖的真相。它告诉世界:加沙的苦难不是“附带损伤”,而是有计划的摧残;不是“反恐必要手段”,而是违反人类良知的罪行。

国际社会不能再以“复杂历史背景”为借口而袖手旁观。种族灭绝没有辩解余地。无论谁是执行者,都必须被追责。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不能让欣德的声音消失。她的尖叫、她的恳求、她的死亡,应成为全球良知的警钟。

人类曾因沉默而付出惨痛代价。今天,我们有机会作出不同选择。欣德的声音,将持续回荡。直到封锁解除,直到援助抵达,直到战犯受审,直到巴勒斯坦人——像当年的犹太人一样——获得他们应得的尊严、土地与和平。加沙的哭声,终将成为审判的证词。

只有正义伸张,欣德的回声才会平息,中东才能迎来黎明。否则,历史的轮回将永无止境,我们皆为共谋者。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