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澧手记|交椅洲暂缓背后:土地规划新局与时间抉择

撰文: 黄仲澧
出版:更新:

发展局明确表态,现届政府将聚焦推进“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而备受关注的交椅洲人工岛大型填海工程,则因相关条件未成熟,将无法于本届政府任期内开展。有关环评工作亦已暂停。若工程时序未明,暂缓环评属合情合理的决定。但暂停是一回事,交椅洲人工岛本身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政府又为何花了这么久才拍板暂缓?这段期间,香港又错过了什么?

从城市规划及设计角度分析,香港一直以中环、九龙半岛为发展核心,逐步向外扩展,形成商业核心区为主、新市镇为辅的都市格局。交椅洲人工岛位于中环西面,若有高速通道,车程仅10至15分钟。根据地租理论,这位置土地价值极高,发展潜力不容忽视。人工岛的建设意义有多方面:其一,作为中环核心旁的新载体,为核心区解锁更多发展空间;其二,邻近香港大学,方便推动教育及科研发展;其三,可兴建大量公私营房屋,纾缓本港房屋供应压力;其四,创造新土地,促进新产业发展,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多重考量下的决策延迟

坊间不少声音认为,政府迟迟不肯暂缓人工岛,或出于当年大力推动工程,不欲被指“朝令夕改”。但我认为,政府考虑更多实质因素。首先,现时中环等核心区的商厦空置率高企,若贸然加大土地供应,未有配套招商引资,反而不利整体经济。政府必须先掌握足够数据,明确市场需要。再者,国际经验显示,顶尖高等学府普遍与创科企业集群紧密结合,自成一角。香港大学近年重点发展南区,邻近数码港,短期土地需求暂时可解决,人工岛的迫切性自然下降。第三,政府将人工岛住宅供应目标由26万个单位下调至21万个单位,而北部都会区的土地供应已可满足未来房屋需求,令人工岛的急切性进一步降低。最后,随着新田科技城、龙鼓滩等新土地规划同步推进,短期科技产业用地瓶颈亦有望纾缓。整体而言,现时未有迫切需要立即开展人工岛工程。

更重要的是,政府明确向社会交代,交椅洲人工岛计划只是暂缓,并非永久搁置。回望过往,古洞北、粉岭北新市镇发展早于2000年已提出,期间一度搁置,最终在2010年重新启动。发展蓝图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仍能逐步落实。今次暂缓人工岛,反映政府为香港未来发展预留更多弹性,有助配合人口结构、市场需求及吸引人才等政策调整。其实,在社会共识明确、政府施政强势时推动大型填海,比行政不确定时推动更事半功倍。

时间与城市发展的抉择

如果现时不推进交椅洲人工岛,香港真正舍弃的,或许只是时间。愈是宏大的愿景,愈容易引来质疑。正如当年机场“玫瑰园计划”亦备受争议,最终却成为香港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深圳自90年代崛起,南山、福田等核心区域经济日益壮大,与香港形成“双极驱动”的独特格局。两地过往各自为政,如今却因疫情等新机遇而逐步融合。香港法规及国际信誉,正好为深圳高科技产业提供后盾。“南金融、北创科”的双轴发展,互不矛盾。

北都受现有规划历史所限,或未必能充分释放创新意念的动能,反而人工岛本身并无包袱,可成为世界级创新规划实验场。当然,财政考虑和社会共识同样重要。希望大家勿忘交椅洲人工岛的潜力,继续就其定位和角色展开讨论。长远而言,这或将是香港能否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的关键一环。

作者黄仲澧是香港房地产及土地管理学会外部事务主席,打鼓岭乡事委员会顾,香港城市规划师学会会员,香港注册规划师,香港城市设计师学会会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