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长期以来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超级连络人”角色。近年来,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人民币国际化亟需突破瓶颈,香港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功能愈发凸显。9月2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推动“跨境债券回购业务”。这一举措是香港进一步巩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的里程碑事件。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资料,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份额长期徘徊在3%至4%之间,与美元(约40%)和欧元(约3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比例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
一系列变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去美元化趋势出现,新兴市场国家为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储备货币和结算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深化为人民币的区域使用提供了土壤。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桥梁,其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的强化显得尤为紧迫。
根据金管局资料,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贷款对存款比率从2022年9月的20%大幅攀升至2025年6月的逾90%。这一资料充分表明:融资需求旺盛——企业和投资者对离岸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需求急剧上升;资金池利用效率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活性显着增强。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升级,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注入新动力:债券通:优化“北向通”和“南向通”安排,提升跨境债券投资便利性。推出跨境理财通,扩大人民币财富管理产品供给。
金管局推出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分三阶段实施,核心内容包括扩展资金用途、降低融资成本、简化交易流程,并同步启动跨境债券回购业务。这一安排具有以下创新亮点:拓展离岸人民币使用场景,新安排允许香港银行更灵活地运用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支持更多元化的人民币业务,包括:跨境贸易结算方面,优化人民币结算流程,降低企业汇率风险;投融资活动方面,扩大人民币在债券、股票、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丰富人民币避险工具,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新安排通过数位化和流程优化,减少人民币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操作成本。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的启动,是此次新安排的重要亮点。通过债券回购,银行可快速获得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提升资产周转率。投资者可利用回购工具管理利率和汇率风险,增强市场稳定性。
为进一步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未来可从以下方面发力:首先,发展人民币衍生品、绿色金融和数位货币等新兴领域;其次,深化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离岸人民币合作;第三,加强与内地监管机构的政策协调,提升跨境风险防控能力。为应对风险,香港需坚持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同时强化与内地的政策协同。
金管局推出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拓展使用场景、降低融资成本和简化交易流程,这一安排将显着提升市场活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未来,香港需继续发挥“超级连络人”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为全球市场提供更高效、更便利的人民币服务。在香港与内地的共同努力下,离岸人民币业务必将迎来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