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谔、于常海|香港创科未来的三大思考
在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国两制”新阶段实践的黄金时期、关键时刻,香港生物科技协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联盟为行业经济发展尽心尽力,多次向特区政府撰写报告,建言献策。我们同时重视科技的普及教育、科技的社会应用、科技政策的发展方向,并连续数年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同期于金秋9月,举办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会BIOHK2022-2025,得到多位司长、局长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及响应。
9日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为题,发表了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一如既往,我们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代表组织,用日积月累的经验及观察丈量及赋能香港科创的未来。我们希望围绕以下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第一,全球“科创产发”成果转化都会;第二,科技的公用属性及社会大产品;第三,区块链证RWA技术及公用基建发展。
一、多中心共建“科创产发”北都会全球生科产业共同体
首先,香港在未来应加强具组织的科研产研的政策指导及资源投入,进一步争取成为“科创产发”全球都会。得益于“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各界齐心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目前香港在“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创新链条的前端发展层面已获一定成果,特区政府应以此为契机,强化诸如“成果转化升级服务中心”、“研产融资合约中心”及“国际市场推广中心”等角色定位建设,加快拉动创新链条中后端产业项目落地的速度。
在诸多前沿科技领域之中,全球及国内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成熟,传统跨国制药企业(Big Pharma)早已在香港及内地经营发展多年,中国式Big Pharma亦接踵而至地步入新的一波增长期。其产业属性因涉及人类的生活健康,具正面界外效应,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回应,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有限。正因如此,生物科技产业十分适合成为香港与内地携手在全球化融合发展主力推动的关键产业。我们举办的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会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生物科技盛会之一,正是因为我们背靠祖国并充分利用香港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共180+展商,250+顶尖嘉宾,有超过10,000专业观众参加,包括中外头部生命健康企业高管、顶尖大学教授及多国院士、诺奖得主及诺贝尔家族成员、内地及国际知名科研、产业、投资机构参加,国内外代表性极强,成绩斐然。
毋容置疑,“香港北部都会区”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机遇,它必定能成为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区“科创产发”联合组织的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新区,也是构建全球生科产业共同体的产业载体,可以推动有组织科研、引入国内及海外顶尖研产融机构落户,促进国际团组与国企、民企研产融在地协同发展,借此建立深化海内外交流布局的基地,为中国产品技术新型全球化、国外产品技术进入内地市场建构起货通天下、包容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
二、新工业社会塑造新的生产关系及新质幸福生产力
若要从新型工业化到新工业社会,香港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就必须解放新质的幸福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公用事业和大产品服务。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改变,个中必然涉及生产资源及利益的再分配。而中国式现代化的香港新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必须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福祉,坚决捍卫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而香港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社会主义相融合的重大平台,对国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工作聚焦理应发挥积极创新的作用,供国家与世界借鉴。以生物科技产业为例,从早筛检测到个性化健康护理、细胞与基因治疗到长寿医学,抑或是新药研发过程的三期临床研产和四期临床应用等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及普及化,香港“科创产发”链条都牢牢紧扣人们健康成长、长寿善终的全生命周期及美好愿景,在老龄化社会中提供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
香港科技创新产业整体要以人为本,成为开启幸福香港乃至幸福中国的关键钥匙。为此,特区政府应主动协调推动产业供给侧及需求侧的平衡发展,涵盖实体技术产品及创新服务方案的实质性普及使用,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并对世界开放,不断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及渠道,做到为民所创、为民所需、为民所用,令香港社会大众迈入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三、中国式区块链证RWA技术基建发展完善法制信用社会
为进一步实践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幸福社会的目标,特区政府务必加强主导区块链证RWA 公用基建的发展,并结合区块链证数经值历技术工具,同时加快完善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公平法制和信用合约社会的形成,尽一切可能参与国际交易支付安全认证体系的创新合作。追根究底,现代的国际商业活动必须拥有通用的法律合约框架、行为准则规范、会计核证标准、交易支付系统渠道等整套国际性运作体系,其基础是现行的金融及资讯技术基建。从传统的法币、银行转帐、信用卡结算,到近年的移动支付以至虚拟货币交易,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新的运作体系及治理范式。区块链技术在国际商业的普及应用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科学技术产品现在、未来在全球经济秩序及活动的参与。香港亟需透过深化“RWA全球产业链中心”的战略地位,强化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关的联系,充分利用好自身作为中外连结枢纽的优势,率先试行发展区块链公用服务相关的综合治理、法制建设、信用体系和合约配套。
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跨境业务和现行金融市场等监管规范的情况下,要运用好RWA金融创新技术活化存量资产价值以扩大增量经济社会效益。香港社会应该要认识到区块链的认证技术有把真实世界的数据资料、数字和数值经历转化为各类可信资产的巨大潜力。在可信资产的底层产权定性、合规监管流程、估值评估方法的探索过程之中,香港同样可为祖国发挥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举例来说,已有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技术平台的结合,可以落实追踪到达任何一次医疗行为的终端,区块链证RWA技术可应用在提升整个行业的研发、生产丶投融资和全方位产品服务水平。
最后,随着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在香港落实,稳定币除了在金融交易和国际贸易之外,本地、跨境医疗健康的应用可以在需求端发挥积极作用。
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重大议题,并决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四中全会审议有关建议文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十五五”即将开创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香港站如能首发以上三列联通国际的创科快车,在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上必然可以提速增效,贡献弘扬“一国两制”的独特力量。
作者陈一谔是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联盟常务副主席;作者于常海是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联盟主席。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