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钟才文”系列文章 看懂中国经济的底气与定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区汉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即将在京召开,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大动力。会议前夕,自9月30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刊发8篇“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系列“钟才文”文章,系统深入地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时代之问,全面阐释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及其为世界带来的巨大机遇与确定性。

这系列文章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认识中国经济的正确路径,有力驳斥了国际上一些出于偏见或误解的杂音噪音。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某些美西方人士和机构固守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罔顾事实,肆意歪曲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将中国提供的优质产能污名化为“输出过剩”,将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扭曲为“控制供应链”,这些论调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更有悖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

一些美西方人士将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诬称为“输出过剩产能”,并声称这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指责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实质上是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寻找借口,其结果只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和传播,最终损害的是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这有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将中国与相关国家正常的投资合作诬称为“补贴国有企业进行海外扩张,控制全球供应链”,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臆测,不符合事实。那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维护一己私利而散布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等各种论调,终将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强大的内在支撑。“钟才文”文章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密码。

中国拥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能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一制度优势确保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规划能够一以贯之、连续稳定地推进,避免了某些国家因党派纷争、政府更迭导致的政策反复无常。

同时,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14亿多人口、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巨大内需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回旋余地。这种规模优势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投资空间,也使得中国具备了形成完整产业体系、催生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肥沃土壤。任何单一外部市场的波动,都难以对中国经济整体构成颠覆性冲击。

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并依托国内大市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正是将制度优势与规模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生动实践。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前行,到智慧财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致力于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目前,中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8亿户,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它们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就业容纳的重要支撑。在创新驱动方面,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基础研究得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方兴未艾,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有效的治理体系和高水准的治理能力,确保了各项政策能够高效落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为经济高品质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中国经济的奇迹,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坚韧著称。亿万劳动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经济最宝贵的财富。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大军,以及日益壮大的工程师和科研人才队伍。重视教育、崇尚实干的文化传统,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汇聚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勤劳致富,这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的奋斗与国家的支持政策同频共振,共同铸就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正是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底座,形成了强大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体现在宏观政策的连续稳定上,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上,体现在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上,更体现在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清晰明确上。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交易伙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有助于加强各国产业联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中国经济的巨大体量、强大韧性、旺盛活力和持续升级的超大规模市场,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合作机遇和增长动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欢迎各国企业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国追求的是高品质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这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而非挑战,更多稳定而非波动,更多确定性而非风险。

随着二十大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发展的蓝图将更加清晰,前进的步伐将更加稳健。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合作中创造机遇,在共赢中开创未来,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区汉宗是香港传媒人,曾任报章主笔。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