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香港金融蜕变 为全球财富确定新价值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以坚定而清晰的语调勾勒出香港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战略价值。他强调香港是汇丰的“主市场”,是拥有“领导地位和创造回报的重要增长机遇所在”,更将香港定义为重要的“国际连接器”。这一系列定位不仅出自一家百年国际金融机构的掌舵人之口,更折射出香港在全球金融版图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当“全球化”浪潮遭遇逆流,当国际经济秩序面临重组,香港的角色与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嬗变与升华。

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今日之“国际连接器”,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积淀与战略定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回顾香港金融业发展历程,从19世纪中叶开埠至今,香港逐渐从区域性贸易中转港演变为亚太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香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度优势:普通法体系、资金自由流动、简单低税制、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这些制度安排为香港金融中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一国两制”框架更为香港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环境,使其既能依托内地庞大经济腹地,又能保持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的能力。

艾桥智指出,“过去20年间,香港是国际社会对内地进行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的门户。”这一判断精准概括了香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内地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60%通过香港投入;内地对外直接投资中约60%经由香港输出。这一资料印证了香港作为双向投资通道的不可替代性。

艾桥智专访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论断,是揭示了香港角色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新趋势正在显现,香港日益成为内地企业走向东盟、中东、欧美等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枢纽。”这一判断标志着香港已从传统的“国际资本进入内地的门户”,升级为“内地资本走向全球的枢纽”,完成了从单向通道到双向枢纽的战略转型。

这一转型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与全球化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需求持续扩大。而香港凭借其完善的普通法体系、国际化的专业服务、自由的资金流动和高度开放的营商环境,自然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首选平台。特别是在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香港的中立性、专业性和国际化为跨境资本流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通道。

更为深刻的是,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从功能上看,香港已从单纯的投融资平台,拓展至财富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创新科技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型枢纽。从地域范围看,香港的连接作用已从传统的内地—香港—欧美“三角关系”,扩展至覆盖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全球互联网”。这种嬗变使香港在国际金融分工中占据了更为关键的位置。

展望未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挑战亦不容忽视。从国际环境看,地缘政治紧张、保护主义擡头、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从区域竞争看,新加坡、迪拜等金融中心加速崛起,对人才、资本、机构的争夺日趋激烈;从内部看,香港面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生活成本高企、青年向上流动困难等社会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香港需要精准定位自身优势,开辟差异化发展路径:首先,香港应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作为内地与全球“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其次,香港应把握金融科技浪潮,推动金融业数位化转型。通过发展虚拟银行、数位人民币、区块链应用等创新业务,提升金融系统效率,开辟新的增长点;再次,香港应拓展金融业多元生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智慧财产权融资等新兴领域,构建更加韧性的金融产业结构。最后,香港应注重平衡金融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增强社会凝聚力。

香港的故事,是全球化时代一个城市与经济体如何通过精准定位、制度创新和战略坚持,在国际分工中赢得不可替代地位的生动案例。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香港的稳定、繁荣与持续发展,对于区域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