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如何吸引富裕海湾国家学生来港升学?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邓仕明博士

港府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吸引更多海内外包括来自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港升学。今年的《施政报告》更提出了“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进一步举措,包括放宽自资收生限制,增加学生宿舍供应和招揽更多国际教研人才和学生等等。其中由 2026/27 学年起,把资助专上院校授课课程招收非本地生的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 50%,以及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由 100% 增至 120%。

作为留学目的地,本港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逐年上升。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本港大学近年来在各类全球排名中不断上升。例如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6显示,本港有八间大学上榜,并且共有五间大学位列全球首100位内。早前国际高等教育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也公布“2026 QS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显示本港共有三间大学跻身全球首50大。

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高校的教学一直采用全英语进行。这对于吸引那些英语使用比较普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很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比起周边的未采用全英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中国内地等,香港都有着比较大的优势。

第三,本港作为中国的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实施资本主义制度,享有着高度的自治权,更具有背靠祖国的独特优势,来港留学的海外学生可以借此建立联系内地人脉互联网,为将来进入内地市场做好准备。

从目前香港留学生的来源地来看,内地学生的比例非常可观,本科生程度占到八成以上,研究生程度更占到九成以上。所以,未来“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工作应该是要吸引更多来自非内地的学生,使得“留学香港”品牌更加国际化。吸引招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超过六千一百万人口的海湾六国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学生,应该是未来“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原因有六:

第一,借助于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国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的人均GDP均位于世界银行的高收入的层次。而其国民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自费前往海外留学。

第二,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对高等教育的殷切需求。一方面,海湾各国大力投资于当地的高等教育,包括兴办新的高等院校或者升格专上院校为大学,另一方面,一些海湾国家也引进世界著名大学开办分校,招收当地和海外的学生。例如,卡塔尔就建有教育城 (Education City),有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卡塔尔分校 等等。

第三,海湾国家居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都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准。在笔者曾经任教的卡塔尔大学,除了那些跟阿拉伯文化,语言和宗教相关的课程,几乎其他所有的课程教学语言都是英语。所以,本港高校全英语的教学环境对海湾国家的学生是非常友好的。

第四,一些海湾国家对其公民会提供丰厚的奖学金,鼓励他们赴海外留学。再以卡塔尔为例,其政府奖学金可以用来支付全额学费,还有每月的生活费, 甚至来回国际旅行的商务舱机票价钱!

第五,本港前列高校的全球排名都高于海湾国家高校的排名。以2026 QS 排名为例,整个阿拉伯和中东地区排名头两位元分别位于第67名的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矿物大学(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和第112名的卡塔尔大学。

第六,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双边经济贸易越来越密切,这些国家的人民也会很有兴趣了解中国的文化。在中国香港的大学留学,当然也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目的。

但是,目前本港来自海湾六国的留学生人数相对还是很少。根据去年3月港府书面回答立法会议员的文件,在2019/20至2023/24年度,来自海湾六国修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都只有低单位数 (即小于5)。这虽然不理想,但是也反映了吸引海湾六国的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不理想的状况也是有很多的原因,其中笔者深有感受一个原因是当地的居民并不十分了解本港,更何况本港的高校。

这是笔者在卡塔尔生活和工作多年,通过大量跟当地的大学生,同事和其他社会人士的接触,第一手所观察到的。所以,为吸引富裕的海湾国家学生来港升学,笔者有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力度向相关的国家宣传香港和香港优质的高等教育, 让当地人了解香港及其高等教育。特区政府目前设有一间“香港驻迪拜经济贸易办事处”。 其主要职责是促进香港与中东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并协助香港企业在中东市场的发展。笔者建议其职责范围可以延申到包括教育在内,在促进双边通常的经济贸易活动的同时,积极推广本港的优质高等教育,并视之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国家在海湾六国均设有使领馆,特区政府可以通过这些使领馆系统的组织推广活动,包括电视报纸广告,并在各类社交媒体建立双语(英语和阿拉伯语)的专页,以及积极参加当地各种教育展览会等等。

第二,作为推广宣传的一部分,政府和各大院校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给海湾国家的学生。但是长远的目标应该是吸引招纳付费的学生,不论是自费还是获得本国的留学奖学金。

第三,本港的顶级大学也可以考虑在海湾国家设立分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当地居民有机会亲身接触体会香港优质的高等教育。

最后,本港社会以及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接待阿拉伯学生的配套,包括供应清真食物,和提供每天五次祈祷场所等等。

海湾国家留学生的热门目的地传统上和目前都是以欧美为主。要成功吸引招纳海湾的学生来港留学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国际教育枢纽建设”擦亮“留学香港”品牌,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并不简单。可能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慢慢地改变当地人对留学香港的认知。所以事不宜迟,须尽快行动。

作者邓仕明博士,曾任卡塔尔大学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