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澧手记|“双信封制”招标模式 助力高质量产业发展
作者:黄仲澧
根据AI大数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0个大城市设有超算中心相关的设施。作为亚洲主要城市之一,香港虽有数码港打造全港最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AI实验室,惟现阶段仍缺乏提供先进算力设施的高端数据中心,令本地创科发展面临流失机遇的风险。这亦解释了政府积极规划高端数据中心、协调新田科技城产业布局,以支撑香港数字经济及智慧城市发展的迫切性。
以近期沙岭数据园区地皮招标为例,政府采用“双信封制”模式,技术评估分8个范畴,包括投资及算力规模、经济产出、创新建议、园区投产日期、发展经验、技术型职位数目及ESG建议。当中,技术与价格建议分开评分,技术比重较重,确保高质方案脱颖而出,避免单纯“价低者得”而牺牲发展质量。香港上次大型建设采用“双信封制”已是2016年机场第三跑道项目。
技术评估约占总分七成,涵盖技术能力、方案创新、资源分配及风险管理,旨在确保中标者能在香港高昂建筑成本下,落实高效、可行和具成本效益的技术方案。这种模式较传统招标更重后续产业发展及经济效益,而不只着眼于一次性卖地收益。虽然如电费高昂等问题仍待解决,沙岭数据园区的兴建预计将为经济带来多元贡献。
创科企业及研究机构邻近高端数据中心,可享低延迟、高速及稳定数据服务,推动本地建筑、工程、网络设备等产业发展,并为数字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将吸引上下游创科企业及科研机构聚集,形成产业生态圈,创造就业,吸引和培育人才,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并带来可观税收。长远而言,数据园区更可作技术交流及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创新思维与跨界合作,吸引更多创科投资,推动新技术研发,提升增长潜力,助力智慧城市发展和科学研究。
同时,数据园区有助提升区内地价及房产价值。以电话网络为例,有覆盖的地区地价自然较高;同理,数据园进驻将成为沙岭枢纽优势,带动周边地价稳步上升,强化数码基建,让各类研究及发展项目得以实践。
在社区层面,数据园的规划亦须重视与沙岭及周边地区的融合。例如优化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商业和住宅区结合,提升区域可达性与连接性,避免形成“孤岛”。同时,应积极促进与邻近乡村协作,提升村民生活质素,推动城乡共融。
总括而言,“双信封制”可更好释放用地潜力,确保产业长远发展及经济效益。沙岭数据园作为政府重要投资,回应香港对算力的强烈需求。期望未来更多新发展区项目采用此招标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与城乡协同发展,助力香港把握新一轮数字经济新浪潮。
作者黄仲澧是香港房地产及土地管理学会外部事务主席,打鼓岭乡事委员会顾,香港城市规划师学会会员,香港注册规划师,香港城市设计师学会会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