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岭村下月清拆 70年士多成聚脚点 村民留守盼亲身告别城中村
茶果岭村清拆在即,地政总署要求余下920户村民于下月12日前迁出。距离死线还有半月,有村民蚂蚁搬家似的将家具从小巷里逐一搬出,也有村民和商户打算留守到最后一刻,见证这条百年城中村的最后岁月。
开业70年的德记栈士多今日(24日)依旧营业,店主张美华如常与街坊熟客谈笑风生,逗逗捉老鼠立功无数的两只小猫。离别在即,她感叹“政府话要(拆)就要㗎啦!你同佢斗呀?”部份村民已获安置于油塘的公屋屋邨,惟仍然挂念村内的人情味和旧居,希望留到迁出当日,亲身告别这条孕育他们的城中村。
位于蓝田和油塘之间的茶果岭村是香港市区现存3个的寮屋村之一,政府2019年提出重建,并会在今明两年分阶段清拆。地政总署表示,受第一阶段影响的114个住户已全部迁出,余下920个受第二阶段影响的住户,则需在下月12日前迁离。
距离搬迁死线还有半个月,村外挂起数张横幅,村内多户已人去楼空,有村民正在收拾行装,准备搬家。
马来西亚华侨嫁入村 经营士多50载
座落茶果岭村福德祠旁的德记栈士多今日依旧营业,各样零食饮品罗列在店前。75岁的店主张美华笑说,这些都是店内仅剩的货物,如果卖不完就拿回家给子女吃。
张美华是马来西亚华侨,1973年嫁来香港,与丈夫住入茶果岭村,并接手经营德记栈士多。士多舖位原本在村内邻舍辅导会附近,至1983年茶果岭发生火灾,他俩将士多搬至现址。数年前张美华丈夫离世,剩下她一人独力打理店面,与街坊聊聊天。
士多里一柜一物 尽见街坊情谊
德记栈士多是不少街坊的聚脚点,每日下午常常有人坐在士多外的木凳上聊天。张美华说有些村民就算已经搬走,仍会不时回到茶果岭村与街坊朋友重聚聊天。
士多内的冰箱和柜子是村民之间情谊的最好见证,很多都是街坊早年搬家时遗留给他们的。人情味浓,邻里感情深厚,成为茶果岭村一道美丽风景。
以前大家食盆菜,一摆就摆几十围,一系就烧嘢食,一系我呢到打边炉,好开心。
告别茶果岭村 光荣退休
德记栈士多收养了两只小猫,一只是牛奶猫,因嘴角有一团酷似癦的黑点,被街坊改名“陈同佳”;另一只狸花猫名叫“妈咪”。张美华指,茶果岭村有老鼠,平时靠两只小猫“各显神通”,赶走偷吃零食的老鼠,“咩工具都冇咁劲,养只猫最有用!”
茶果岭村清拆在即,张美华说已经为两只猫找好之后的归宿。她虽对老铺感不舍,但只好接受,“政府话要(拆)就要㗎啦!你同佢斗呀?”如今她两个儿子已4、50岁,她打算离开茶果岭村后便正式退休“70几岁人,我都光荣退休啦!”
村民获安置油塘公屋单位 仍念村中情
60岁的尹先生与张美华相识已久,他在茶果岭村土生土长,小时候就读村内的四山公立学校,形容村内人情味浓厚,惟随著不少街坊陆续搬离,村变得越来越冷清“𠵱家冇晒街坊感觉,清拆走晒搬晒”。他获安置于油塘一个一人公屋单位,面积约百多尺,比村内单位小,而且要交租,“我间房已经大过间屋啦。”
60多岁的严先生指,其祖父母在茶果岭村落地生根,该村养育了他家四代人。他形容茶果岭村人情味浓厚,与左右邻里朝夕相对,关系有如兄弟,在其他地方亦难以复制重现。他及两名子女获安置于3个油塘公屋单位,他对安置方案感到满意,但仍然不舍得旧宅,打算留守至死线的最后一日。
政府要你走,你无办法。
地政总署指,已于6月12日张贴通知,要求受第二阶段工程影响的约920个住户,于9月12日前迁离。地政总署指,截至2025年7月底,已完成约740宗申请,当中约420个住户已“上樓”或获特惠补偿;约130户已获确认初步合资格,尚待房协/房委会审批及进行编配;其余190户不符合安置补偿资格。
署方指,正积极处理余下约110宗申请,另约70个住户未配合署方进行资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