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咨会拟列石硖尾圣方济各堂为一级历史建筑 半世纪中西合璧教堂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古物咨询委员会(古咨会)明日(11日)将召开会议,讨论历史建筑评估工作。其中有逾半世纪历史的石硖尾圣方济各堂,为本港少有的中西合璧教堂,已获历史建筑评审小组评估其文物价值,并完成评级工作,建议将其评为一级历史建筑;而同期兴建于毗邻的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则获建议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古咨会历史建筑评审小组建议将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及圣方济各堂分别评为三级及一级历史建筑。(圣方济各堂网页)
古咨会历史建筑评审小组建议将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及圣方济各堂分别评为三级及一级历史建筑。(圣方济各堂Facebook)

根据古咨会文件,小组共评估了5个建筑,包括湾仔皇后大道东北城侯庙、元朗八乡长江村11号梁氏宗祠、大埔西贡北赤径上围宝田家塾,及同位于九龙深水埗石硖尾街58号的圣方济各英文小学和圣方济各堂。

其中,历史建筑评审小组建议将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评为三级历史建筑,而圣方济各堂则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及圣方济各堂于1995年同期建成,未建成前,区内只有一间宝血堂服务天主教教徒,后来被建成的圣方济各堂接管。当时圣方济各堂名为圣五伤方济各堂,附属深水埗圣五伤方济各堂区,至1966年才易名为圣方济各堂。

古咨会历史建筑评审小组建议将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及圣方济各堂分别评为三级及一级历史建筑。(圣方济各堂网页)

圣方济各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中西,簷篷和橙红色瓦顶是中国建筑特色,圆拱形入口和窗框,以及前厅左右两边的螺旋形梯级,则采用了欧陆建筑风格。圣方济各堂内没有柱子,日间亦不开灯,照明全仗穿透彩色玻璃窗的日光。而连接着圣方济各堂的圣方济各英文小学,则为区内适龄学童提供教育。

古咨会历史建筑评审小组建议将圣方济各英文小学(旧座)及圣方济各堂分别评为三级及一级历史建筑。(圣方济各堂Facebook)

如获委员通过,古迹办会按照既定做法,把上述项目的拟议评级及文物价值评估报告上载到古咨会网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然后再确认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