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农场下月办寻宝筹款活动 首开放野生动物拯救部予公众探秘

撰文: 洪芷菁
出版:更新: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将于11月29至30日,举行第五届“再森林·还原野”寻宝行筹款活动,以“野生生物守护者:拯救香港原生物种”为主题,设“绿野寻宝”、工作坊与自然市集等活动。园方更首次设导赏团,开放公众参观“野生动物拯救中心”拯救部(rescue team) ,一探前线救援与复育工作的内里乾坤。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野生动物拯救中心”。(洪芷菁摄)

设“绿野寻宝”、工作坊与自然市集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将于11月29至30日,举行第五届“再森林·还原野”寻宝行筹款活动。园方除化身寻宝乐园,推出探索香港生态系统的组队任务“绿野寻宝”,亦举办工作坊与自然市集,让市民发掘本地品牌、与工艺匠人交流,认识再生农业、本地天然产品及香港自然遗产等。园方亦设多项导赏及体验活动,包括首次开放“野生动物拯救中心”拯救部(rescue team) ,让公众探秘前线救援与复育工作。

拯救部共接收逾7.5万只野生动物 “咕菇固”珠颈斑鸠最常见

“野生动物拯救中心”拯救部共有3个住院部,其中两个住院部会安置大部份动物,其余一个则属“隔离病房”。这些动物一般经渔护署、爱护动物协会或市民捡获后转送至中心,由人员为动物做基本身体检查、急救等,再安置休养。中心由1994年起接收超过7.5万只野生动物,年均拯救约4,000只动物,而近5年最常接收的动物首3位分别是俗称“咕姑固”的珠颈斑鸠(4,256只)、麻雀(1,766只)及缅甸蟒(1,637只)。

高级野生动物复育主任温诺汶(Bibi)指,野生动物拯救中心会进行本地野生动物的复育,曾接收麻雀、斑鸠、红耳鹎、松鼠、野猪、果子狸、龟、蛇等动物。(洪芷菁摄)

高级野生动物复育主任温诺汶(Bibi)指,野生动物拯救中心会进行本地野生动物的复育,曾接收麻雀、斑鸠、红耳鹎、松鼠、野猪、果子狸、龟、蛇等动物。牠们经治疗、养育、训练后,如评估确认适合在野外生存,便会被放生。经园方野放的雀鸟,全有金属环系在脚上以作识别。园方亦会为政府提供短期饲养予被海关充公并具高保育价值的濒危动物。

温诺汶展示其中一只正在休养的斑鸠幼鸟,认为牠可能曾被猫咬伤。(洪芷菁摄)

鸟类个案涉被猫攻击、车撞、中老鼠胶等

温诺汶展示其中一只正在休养的斑鸠幼鸟,认为牠可能曾被猫咬伤。她表示,收到最多的个案为斑鸠,原因包括被猫攻击、撞到窗、车或建筑物、寄生虫感染等。不过,有部份个案是市民误判受伤。她解释,斑鸠幼鸟经常独留巢中,“咕姑固(斑鸠)系一种钟意独留儿童在家中嘅物种。”

除了斑鸠,红嘴蓝鹊亦是市区公园常见的鸟类。拯救部目前正有一只红嘴蓝鹊,因腿部中了老鼠胶及断手,正接受治疗。“系一个比较紧张嘅雀仔”温诺汶形容。她指出,近年,涉及老鼠胶的个案非常多,这并非单纯清洗干净就能解决的问题。鸟只的羽毛在过程中会烂掉,而羽毛是飞行的关键,其再生过程漫长,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两三年,严重影响牠们的生存能力。这类个案在冬季农历新年期间尤其多,但每个月均恒常发生。

有三只纹鸟幼鸟,在仅有两三日大时因雀巢跌落而被发现。(洪芷菁摄)

春夏个案主要为幼鸟、哺乳类幼小动物为主 秋冬则过境候鸟

温诺汶表示,救援个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主要以本地幼鸟为主,因为香港许多鸟类已很适应市区环境并在此生育,幼鸟容易因坠巢、母鸟被吓飞而被遗弃、误入马路或遭猫攻击而受伤。同时,这段时间也会收到大量哺乳类幼小动物,如赤腹松鼠、蝙蝠、果子狸、豹猫、野猪和箭猪。

到了秋冬季,则以过境的候鸟为主,牠们最容易因香港严重光污染而撞击高楼大厦如镜面般的玻璃外墙,部份也会误中老鼠胶。香港鸟类资源丰富,有记录的多达500多种,其中恒常可见的超过200种,因此市民很容易接触到这些情况。

设多种救援设备 包括“深切治疗病房”、水氧机等

拯救部会根据个案情况采取不同策略。例如有三只纹鸟幼鸟(可能是斑纹鸟或白腰纹鸟),在仅有两三日大时因巢跌落而被发现。一般情况下,会建议先尝试将巢放回树上,让母亲继续照顾;若靠近嘉道理农场,拯救部也会尝试带幼鸟寻找母亲,并已有数个成功案例。

为了应对不同伤病的动物,救援中心配备了多种救援设备。其中“Brooder”就像深切治疗病房,能控制温度、湿度并提供闻气治疗和氧气,专供年幼或需要密集护理的动物使用。在春夏季,这类设备基本上处于常满状态。此外,“干毛机”能帮助沾上老鼠胶后洗完澡的动物吹干,避免徒手接触带给牠们压力。“水氧机”则用于协助像一只因撞到露台玻璃而呼吸困难的白胸翡翠等鸟类稳定情况。温诺汶指出,鸟撞玻璃严重会撞到内出血、爆肺,甚至骨折。

城市化令鸟类渐适应城市及筑巢 蛇类出没村屋为正常情况

随着城市发展,鸟类也逐渐适应并在更城市化的地方筑巢,这导致市民在市区公园和村屋附近发现受伤动物的机会变多。例如最近于沙头角新屋村有一条百环蛇被发现,并送至中心,然而经检查并未发现受伤。温诺汶指,村屋是正常有蛇出没的地方,但不知为何要送过来,理论上不骚扰牠,牠会自己离开。她表示,蛇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角色,会帮助控制鼠患问题,而有毒蛇本身也吃蛇,所以也会控制蛇的数量。

市民可报名参加“动物全接触”工作坊,认识一只名为“太极”的黑白泰加巨蜥。(洪芷菁摄)

“动物全接触”工作坊认识巨蜥

市民可报名参加“动物全接触”工作坊,认识一只名为“太极”的黑白泰加巨蜥。高级动物护理员Joe指出,这类巨蜥原产于阿根廷,因性格温顺、适应力强,从沙漠到热带雨林皆能生存,在宠物市场极受欢迎,推测“太极”可能是走失或被遗弃的个体。然而,其受欢迎程度也导致过度捕猎,被贩售至全球市场。

“太极”表现出对环境探索的强烈兴趣,尤其喜欢挖掘树叶和洞穴,并对干湿环境的气味变化极为敏感。(洪芷菁摄)

“太极”表现出对环境探索的强烈兴趣,尤其喜欢挖掘树叶和洞穴,并对干湿环境的气味变化非常敏感。理想的饲养环境需提供多样化设置,如水塘和枯叶区,并根据其每日心情与生理状态调整布置。Joe强调,许多饲主因地理环境或资源限制,难以满足这种复杂需求。考虑到黑白泰加巨蜥非香港原生物种,为避免影响本土生态,园方不会将其放生。个案进入会先由兽医评估健康状况,再由园方照顾或转交合作机构(如爬虫协会)安排领养。

翟可诚野生动物护理中心可探望赤麂、豹猫

另外,嘉道理农场的翟可诚野生动物护理中心,经数月翻修后,于今年9月30日重新开放。市民可以探望获救的本地动物赤麂、豹猫等。高级动物护理员Melody表示,大型哺乳类动物如赤麂常于夜间遭车辆撞击,高速行驶的车辆易导致严重骨折,而赤麂生性胆小,受惊时易因过度紧张引发心脏停止,增加救援难度。此外,流浪狗群攻击亦造成成年鹿与幼鹿伤亡,而建筑设施如深直引水道常使幼鹿被困致死。目前有机构正推动改善措施,例如设置围栏与动物友善梯级,以降低风险。

大型哺乳类动物如赤麂常于夜间遭车辆撞击,高速行驶的车辆易导致严重骨折。(洪芷菁摄)

Melody补充,嘉道理农场接收的动物多为幼年孤儿,尽管并非所有被拯救个体都能存活,但整体放生率达80%,包括爬虫、雀鸟、哺乳类等动物,其中斑鸠为最易成功回归自然的物种。

嘉道理农场于11月30日作举办“绿野寻宝”公众场次,并首度与香港首个社区树木游戏《我的小树灵》(MyTreeLings)合,推出探索七种植物的游戏任务。参与者可利用手机扫描植物上二维码,回答趣味问题并完成闯关任务,就能收集特别版小树灵角色。而工作坊及自然市集则于11月29日及30日举行,市民由即日起可以报名参加不同工作坊及导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