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潭尾发展大纲出炉 大学城增至52公顷 首批居民料2033年入伙
《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提出发展四个区域,其中属“创新科技地带”之一元朗牛潭尾发展区详细规划曝光。据规划署向城规会提交文件,发展区的大学城面积达52公顷,较政府去年底的初步建议方案增加6公顷。
区内为配合第三间医学院而建的综合医教研医院面积亦增加一公顷至10公顷。土木工程拓展署预计,包括医学院及医院在内的首批用地,将于2028年起陆续完成土地平整工程,首批居民预料可在2033年入伙,较发展局早前预期快一年。
“住宅综合社区”地带6公顷土地转大学城用地
据规划署向城规会提交的牛潭尾新发展区建议发展大纲图,政府建议于牛潭尾发展约130公顷土地,主力教育、科研及医疗用途。有关发展面积,较当局去年11月公布的初步建议多出约3公顷。
其中,原订占地46公顷的大学城面积会增加13%至52公顷,多出的6公顷原定为大学城东面,围仔村以南的“住宅综合社区”地带。全个大学城的总楼面面积达141万平方米,即约1,518万平方呎,现当于现时港大770万平方呎楼面面积的近两倍。大学城内将采用阶梯式建筑高度概念,高度限制由南面的主水平基准以上140米,逐步降至北面的50米。
教育局明年内发布北都大学城发展概念框架
规划署指,大学城内除专上教育和教科用途,也会容许提供数据中心、办公室、会议设施,以及住宿和餐饮设施等,不同院校或机构可考虑共用部分特定设施。教育局将于2026年内发布北都大学城发展概念框架,为大学城的发展和落实提供指引。
预留10公顷作综合医教研医院发展 设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
为配合位于大学城内的本港第三间医学院,大学城的南面位置亦预留了10公顷作综合医教研医院,较初步建议略增一公顷。署方指,为优化土地资源运用,一所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亦会设立于该处。
交通方面,医学院位于拟建的港铁牛潭尾站步行距离内,署方指考虑到日后大量使用者的人流,当局会设立全天候的无障碍步道,连接港铁站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
近铁路站5幅土地划为住宅用地 当中4幅作私营房屋发展
住屋方面,政府建议把五幅邻近铁路站的土地改划为“住宅(甲类)”地带,其中四幅作为私营房屋发展,地积比率上限为6.5倍;余下一幅则为专用安置屋邨土地,地积比率为6.8倍。
港铁站一带连同其东面土地,则一并改划为“其他指定用途”注明“铁路车站及车厂暨商业及住宅发展和公众休憩用地”,分为南北两个小区,总楼面面积约650万方呎,当中住用楼面面积约559万平方呎。
土木工程拓展署预计,包括医学院及医院在内的首批用地,将于2028年起陆续完成土地平整工程,首批居民预料可在2033年入伙,较发展局早前预期快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