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授牌 港大中大科大校长出任实验室主任

撰文: 林子慰
出版:更新:

国家科学技术部今早(25日)于政府总部向香港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实验室均来自本港大学,包括港大、中大、科大、城大及理大;其中港大校长张翔、中大校长卢煜明及科大校长叶玉如担任实验室主任。另外,港大新发传染性疾病实验室由管轶及袁国勇担任主任。

国家科学技术部今日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特首李家超亦出席活动。图示李家超(前排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前排左四)、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周霁(前排右四)、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前排右三)、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前排右一),以及其他嘉宾合照。(政府新闻处图片)
香港“全国重点国家实验室”

国家科学技术部今授牌 15所重点实验室港大占三分一

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今年7月1日已投入运作,今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授牌。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中,港大占5间、中大4间、科大两间、城大两间、理大一间,以及科大和理大合作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

港大全国重点实验室今日(25 日)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授牌。光量子物质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校长张翔(右一)负责。(港大提供图片)

港大5间实验室研究方向分别为新发传染性疾病、肝病研究、合成化学、生物医药技术及光量子物质。当中,光量子物质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校长张翔负责,融合光子学与二维材料,研发量子与超构材料,聚焦超快过程与拓扑结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由管轶及袁国勇率领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实验室于2005年成立,集监测与预警、基础和临床及应用转化研究于一体。

中大转化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授牌。(左起)中大校长兼转化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卢煜明、国家科学技术部阴和俊部长、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及香港中联办周霁主任。(中大提供图片)

中大实验室研究方向分别为转化肿瘤学、农业生物技术、消化疾病研究及量子信息技术与材料。中大校长卢煜明为转化肿瘤学实验室主任,他表示将通过深化合作、人才交流和改善创新生态,提高香港及内地科技水平。

科大全国重点实验室今日(25 日)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授牌。校长叶玉如(左一)担任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室主任。(科大提供图片)

科大两间实验室分别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显示与光电子。当中,科大校长叶玉如担任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于2009年获批成立,是香港首个分子神经科学领域及科大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实验室未来将聚焦神经疾病机理、诊疗手段及新技术开发,整合跨学科团队与人工智慧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

城大校长梅彦昌(左六)表示,校方拥有两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反映城大科研和创新实力备受国家科技部肯定。(城大提供图片)

城大两间实验室分别研究太赫兹及毫米波,以及海洋环境健康。太赫兹及毫米波由城大副校长(社区联系及协作)陈志豪带领,实验室于2008年成立,通过天线、芯片、成像、微波光子学、通感一体化及光电材料及器件等前沿研究与跨学科合作推动第六代无线通讯的发展。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右三)、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右四)、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与计量学讲座教授张志辉教授(左五)以及其他嘉宾,一同出席“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理大提供)

理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则致力于超精密微纳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发超精密加工机理、先进加工工艺、精密测量技术以及相关加工装备,推动跨学科应用转化及产业升级。

另外,科大和理大于2025年合建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聚焦极端天气预测、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韧性、灾害预警系统等研究方向。实验室将发挥科大在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平台的国际领先优势,结合理大在工程与政策管理的专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推动建设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沿海城市。

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授牌 港大中大科大校长出任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