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抽烟误导青少年?不要小题大做
估计许多人难以想到的是,“鲁迅夹烟”被投诉的话题竟然成为新闻热点。连日来,因为一名孙姓女士投诉称“鲁迅故里景墙使用鲁迅吸烟画面,系误导青少年,要求更换”,从而引发一场关于孙姓女士、绍兴鲁迅故里景区、鲁迅、控烟的讨论。
首先,应该说的是,孙姓女士有表达观点和投诉的正当权利,吸烟有害健康是社会共识。不少人因为不同意孙姓女士的观点而去查找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的既往言论,甚至质疑孙姓女士的动机,将孙姓女士的投诉行为扣上“西方白左”的标签,其实是有点过度反应,未必恰当。毕竟,无论孙姓女士的投诉是何动机,无论她的观点是否合理,都应该尊重她的观点,都应该承认吸烟有害健康是客观事实。
其次,正如绍兴鲁迅故里景区所回应的“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鲁迅抽烟是客观历史事实,没必要回避。无论是否控烟,都应该尊重历史真相,都应该实事求是。鲁迅是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既有曲线救国、著书立说、唤醒国人、以笔为枪、刺向茫茫暗夜的面向,又有在日常生活中吸烟、喝酒的面向。吸烟、喝酒的鲁迅同样是令人敬佩的鲁迅,不能因为吸烟、喝酒不符合现代健康生活习惯,便刻意回避或扭曲历史真相。
再者,可以倡导控烟,但不能小题大做,不能非此即彼,不能吹毛求疵,不能上纲上线。吸烟当然不利于健康,但主要是生活习惯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正如有评论所言,吸烟的鲁迅终究是鲁迅,不吸烟的苍蝇永远只是苍蝇。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和偏好,不存在在所有方面都完美的人。要求一个在所有方面都完美的人或树立一个在所有方面都完美的榜样,是无意义的自寻烦恼。
担心鲁迅抽烟会误导青少年纯粹是小题大做、杞人忧天。保护青少年当然非常应该,但要注意分寸,要懂得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将保护青少年推到极致,不让青少年看到一切有可能不那么健康、不那么积极、不那么正能量的东西,既会压抑活力与多元,破坏起码的自由,造成人人动辄得咎的可怕局面,又只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青少年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社会真相的风吹雨打。
教育青少年,不是让青少年生活在根本不存在的一尘不染的环境,而是让青少年学会独立思考、理性思辨和在复杂现实中独立生存。如果鲁迅吸烟画面会误导青少年,那不是鲁迅吸烟画面的问题,而是青少年教育失败的问题。只要有点常识理性,都能理解鲁迅吸烟、李白喝酒、武松打虎绝对不是为了鼓励吸烟、酗酒、打虎。
总而言之,应该尊重不同人的表达权利和投诉权利,应该认同控烟的必要性,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同样要注意边界、分寸,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无限泛化,要尊重历史,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要理解人性和社会的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