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和《灵笼》:现代化进程让中国科幻蓄势待发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9月16日,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时代推动是〈三体〉成功的最深层原因》的文章,他认为:“《三体》在海外产生影响力,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让中国成为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国家,也让中国的科幻小说在世界上受到关注。”刘慈欣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幻作家,他写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级高度。

通常来说,科幻作品具有超越国界和种族的特点,指向的是人类社会在未来共同面临的挑战。正因这样,科幻的兴盛程度往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有关。刘慈欣写道:“科幻小说要产生大的影响力,除了作品本身的内容外,还因为它们来自高速发展的先进国家,这点与现实主义文学有很大的不同。科幻文学诞生在19世纪初如日中天的英国,20世纪初科幻的中心又转移到高速发展的美国。”可以说,《三体》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

然而,多年以来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除了《三体》之外,中国缺少具有广泛影响的科幻作品,以至于中国科幻市场呈现出高度一枝独秀的特点。从长远来看,中国科幻的发展和文化输出,不能只有《三体》,而还应该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进入虚拟实景游戏的女主角,因为遇到三体危机的引力,经历末日灾难。(《三体》剧集截图)

最近,笔者在B站看了一部被不少人视为中国国产动漫之光的科幻动画剧集——《灵笼》。《灵笼》第一季开播于2019年,豆瓣评分高达8.3。今年开播的《灵笼》第二季,豆瓣评分高达8.9分,超越今年中国创下票房纪录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当然,两者的评分人数有差距,剧集和电影存在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但依然可以说明《灵笼》在大批观众心中的地位。与《三体》一样,《灵笼》是硬科幻题材。尽管从目前两季来看,《灵笼》的故事水准与《三体》依旧有明显差距,但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反映出中国科幻正在蓄势待发。

《灵笼》反映出中国科幻正在蓄势待发。(截图)
《灵笼》反映出中国科幻正在蓄势待发。(截图)

《灵笼》是一部中式末日废土题材作品,讲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峰,地球成立一个发展超级人工智能的特别实验区,承载着人类追求永生的希望。用于换脑手术的药剂,用于返老还童的药剂,超级AI,都已经出现。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一场空前的生态灾难摧毁了人类文明,大量可以吞噬人类生命源质的噬极兽和大量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植物统治着地面,曾经作为空中监狱的灯塔成为少数人类幸存者的居住地,地面人类几乎灭绝,只剩下以龙骨村为代表的数个人类村落。

笼罩几乎整个地球的可怕生态,在《灵笼》的故事中被称为玛娜生态。作为玛娜生态的新物种——噬极兽,活跃于整个地面。人类一旦碰上噬极兽,要么直接被杀害,要么被吞噬生命源质,沦为一堆肉土。

《灵笼》反映出中国科幻正在蓄势待发。(截图)

极个别的灯塔统治者发现,人类的情感会吸引噬极兽。为了在末日世界生存,灯塔打破原有相对具有人性和法治色彩的统治结构,建立极其严苛的制度,比如,根据基因优劣将人分为上民和尘民,安排不同等级的工作和待遇,以及取消一切家庭关系、恋爱关系。除此之外,灯塔会根据一个人的年龄、身体强壮和健康程度来判断是否有被治疗或活下去的价值。可以说,为了在极其有限资源下生存下去,人类文明瞬间被社会达尔文主义统治。

为了维持灯塔在末日世界的生存,灯塔以城主为领袖,有负责防御的城防军,有负责去地面搜集末日前留下的物资的猎荒者,有负责提供精神寄托和执法的光影教会。服从与反抗的挣扎,情感与严苛统治结构的冲突,上民与尘民的矛盾,猎荒者大战噬极兽的画面,一个有人性的被视为未来城主的猎荒者指挥官马克与冷峻、阴狠而又野心勃勃的光影教会会首大人查尔斯的冲突,既充满张力,又扣人心弦。

奥巴马在任美国总统时,已是刘慈欣的粉丝,他曾盛赞刘慈欣的《三体》“实在是太有想像力”。(资料图片)

与等级森严、悬在高空、到处都是钢铁结构的灯塔不同,龙骨村在天才科学家白月魁的带领下,成为一个有着浓厚烟火气的世外桃源,融合乡土、自然、中国文化与高科技的中式废土世界。不同于严苛压制情感的灯塔,龙骨村鼓励通过情感来激发人的潜能。不过随着故事的深入,灯塔和龙骨村都有不同的面向,靠阴谋陷害马克成为城主的查尔斯为了维系灯塔生存主张与马克合作,而为人类打造世外桃源的白月魁为了拯救世界坚定认为任何个体(包括她自己)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目前,《灵笼》的故事尚未结束,第三季估计会有更多超出人类既有认知范畴的新故事。能否在第三季为整个《灵笼》故事的逻辑线索、世界观作出合理的解释,直接影响《灵笼》在中国科幻的位置。应该说,尽管《灵笼》的故事设定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关于人类情感会吸引噬极兽的设定看起来莫名其妙,但总体而言,《灵笼》的丰富想象力、高品质动漫画面、精彩故事、宏大世界观依旧令人称道。

作为一部难得一见的中国原创硬科幻动漫,《灵笼》虽然具有中国文化的元素,但如果改为英文版,其实一点都不违和。刘慈欣在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写道:“《三体》的海外传播,给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一些启示。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文化必然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产生这种影响的不会是传统文化的重复再现,而是面向未来的新文化。”

诚如斯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相信未来中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像《灵笼》、《三体》这样的硬科幻作品。为了让中国不只有一枝独秀的《三体》,而是有源源不断的好作品,中国社会既要努力为科幻乃至文化创作和输出构建开放、包容、良性竞争的健康环境,又要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发展经济和高科技,让越来越的人可以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