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朗普威胁加100%关税旨在极限施压北京 习特会仍可期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本月底是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态度反复,受访学者指出,特朗普的最新关税威胁旨在以极限施压手段回应北京近期举措,然而中美经贸谈判目前尚未进入终局阶段,“特习会”依然有望举行。
中国星期四(10月9日)显著加大稀土出口管制的范围和力度,特朗普当地时间星期五(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中国稀土新规,指北京“变得充满敌意”,并扬言没有必要在本月底与习近平会面;他还在另一条贴文中威胁称,自11月1日起,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不过,特朗普随后在白宫告诉媒体,如果中国撤销稀土新规,他可能会放弃大幅提高关税的计划,同时表明并未取消来临的特习会,“这也是我定在11月1日的原因。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中国前媒体人胡锡进星期六(10月11日)在微博发文,称中国的稀土管制新规真正打痛了美方。“特朗普在搞新的极限施压,但他仍然非常希望与中国快速达成全面协议。”
他认为,中美实际上在互掰手腕,美国是强弩之末,中国后劲充足,美国用多大力气对华极限施压,中国就会以同样的力度对他们反过来极限施压。
胡锡进形容,特朗普此时重举关税大棒威胁中国,相当于“从地上捡起一个已经用过的二踢脚炮仗的外壳,用它来吓唬我们,这岂不过于可笑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副教授骆明辉向《联合早报》分析,特朗普此举旨在通过极限施压手段,报复北京近期被视为敌意的举动。这确实可能使关税战升温,但类似的情况在过去也曾出现——双方往往在互相加码施压后,又会有所退让。
彭博社指出,不断升级威胁可能只是北京和华盛顿在谈判中占据优势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北京星期四发布的稀土新规,部分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而中美关税战本轮休战期是在11月10日结束。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受访时说,美国若真的对华商品加征100%关税,确实会对中国造成一定损伤,但他相信特朗普也会权衡美国国内经济是否能承受如此代价。“现在中美经贸沟通机制本身也建立起来了,已经谈了四轮,我倒不觉得因为这个事情就要重新归零。”
特朗普今年4月发动关税战后,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双方随后进行的四轮经贸谈判尚未达成实质协议。尽管如此,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与习近平于9月19日通话后,两国就短视频平台TikTok的去向达成框架共识,且预计双方将在10月底于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会晤。
孙成昊认为,中美经贸谈判目前尚未到达终局,即便美国采取强硬措施,也是为后续谈判铺路,双方依然存在继续对话的意愿。
骆明辉研判,特习会仍有可能召开,但由于“美中关系瞬息万变,局势好转或恶化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现在很难作出判断”。就当前情况来看,他预计中美领导人会晤的讨论将聚焦于中国对美稀土出口管制以及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这两大议题。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