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印度水产品趁机“替补上位”?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初发表“台湾有事”论引发中国打出“组合拳”反制,包括在11月19日暂停恢复不到半个月的日本水产品进口。
中国自2023年因福岛核废水倒入近海而全面封禁日本海鲜,直至今年6月底才对日本37个地区解封。11月5日,首批六吨的北海道冷冻扇贝已运往中国。不料禁令来得突然,CCTV国际时讯20日引述日本政府人士报道,这些扇贝仍未通关。
中国在2022年曾消耗日本超过22%水产品出口,因此庞大的市场空缺立马让别国投资者嗅到巨大商机。
综合路透社和《今日印度》报道,中国禁令的消息19日一出,印度水产出口商的股价同日大涨达11%。养虾头部企业Avanti Feeds股价收涨约10%,创两个多月来最大单日涨幅;今年4月宣布计划增加对中国等市场的出口的Coastal Corporation,股价跃升5%。
2024年,印度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额达74亿美元(96亿新元),其中虾占40%。
报道指出,没了日本水产品的中国市场,可能转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供应国。这对于因美国关税大锤极限承压的印度水产行业,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今年8月底,为施压印度不顾制裁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据《新印度快报》报道,受影响最严重的包括水产品行业,面临总计59.73%的最高关税。
作为印度水产品最大进口国,美国主要零售商沃尔玛和克罗格等连锁店都靠它供货,因此本轮新增关税导致大额订单被取消。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对美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近9%。
Geojit金融服务公司分析师安德鲁说,因关税压制出货量,印度水产品企业一直在寻求出口市场多元化,任何新商机对行业都是利好消息。
有印度出口商已表明,打算趁机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以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
中国网民大范围抵制 称“日本刚走结果来了个更狠的”
然而,印度水产商家跃跃欲试分羹中国市场的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炸开了锅。网民联想到印度食安问题和恒河水质而感到惊恐,微博上出现“便宜30%的印度水产你敢吃吗”词条,一度登上热搜榜首,阅读量近3400万。
据凤凰网报道,尽管印度水产比中国国产海鲜出塘价便宜30%,但超过八成网民对印度水产持保留态度,主要原因是恒河水质堪忧,部分河段大肠杆菌含量超标30倍。
报道也指出,印度中小养殖户占比70%,却无力承担水质净化设备;加工卫生隐患频发,2022年有35家印度企业因卫生问题被暂停对华出口。此外,印度冷链物流体系薄弱,港口装卸效率低,集装箱滞留七天,生鲜损耗率达35%,新鲜度堪忧。
有网民直言“吃日本核食是慢慢死,吃印度海鲜是马上死”“核辐射和大肠杆菌,非得选一个吗?”甚至有人得知消息后马上去当地超市查看,表示还好售卖的虾没有印度的,并称以后不标明产地的、带虾的速冻食品和现做菜品都不会买。
其实,中国网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印度虾因含有硝基呋喃等违禁抗生素,长期以来困扰欧盟和美国市场。据美国南方虾业联盟统计,202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违禁抗生素而叫停进口的虾达2016年以来新高,违禁虾的最大来源国就是印度。
过去13年来,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针对进口虾测出违禁抗生素的预警,主要也是针对印度。英国海产资讯平台Undercurrent News今年9月报道,如果印度虾的抗生素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欧盟进口商明年初或转向其他供应国采购。
即便如此,印度庞大且低廉的劳动力,加之广阔海域和温暖气候,让它保持全球主要水产品出口国之一的地位。《经济时报》5月引述官方数据报道,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水产品出口国,在2024/25财年向130个国家出口海产,数量达16.85万吨。
中国近年一直是印度水产第二大进口国
鲜为人知的是,在大量进口印度水产品的国家中,排在美国后面、位居第二的就是中国。印度水产品也早就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21年12月,一篇发表在《巴基斯坦农业科学杂志》的论文分析印度截至2018年的进出口数据时指出,中国已是印度水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表明这一趋势在那时已基本确立。
印度工商部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23财年,印度向中国出口水产品同比增长51.9%,共计40.5万吨水产品价值15.08亿美元,中国坐实印度水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地位。去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约11.5亿美元的水产品,进口量依旧仅次于美国。
国际贸易平台The Dollar Business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球第二大印度水产品进口商是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进出口有限公司,它的合作伙伴包括拼多多、天猫等中国电商平台。
在电商平台京东上,也有不少“活冻黑虎虾”进口自印度。不过,商家在大篇宣传中一般都未透露原产地,仅是强调产品为进口,肉质新鲜紧实。
也许不少消费者没怎么注意到原产地为印度这个细节,上述黑虎虾大都全网热销、千人回购,如潮的好评也多提及产品的品牌,仅有零星差评提到“产地居然是印度”。
不过,有分析指出,日本水产品禁令在中国留下的缺口,印度不见得能补上。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中国每年进口的海鲜数量庞大,来源也较为多元。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水海产品及制品进口额最高的国家为厄瓜多尔,其次是俄罗斯和越南,印度仅排第七,算不上主要进口来源国。
其次,印度出口和水产品与日本种类有很大不同。据第一财经、《时代周报》等媒体报道,日本输华的水产品“主力”是扇贝,其他包括海参和金枪鱼等,主要用于高端餐饮。
而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的是冷冻虾和鱼,面向的是大众消费,主打数量和性价比。两者存在错位,看上去很难对号入座。
也有网民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特别是白虾养殖领域技术更迭快、国内消费路途短又新鲜,极具竞争力。因此,印度商家想要分到更多中国市场份额,估计要在保证食安的前提下打价格战,这对于已遭受关税重创的印度水产业并非易事。
虽然一时的市场反应令行业振奋,巨大的中国市场需求也充满商机,但印度水产业者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中国一纸禁令下,日本已再度出局,这对于印度企业而言究竟只是一时的利好还是长期的分红,还要看它的食物品质是否过关、价格是否合理,以及能否打破偏见让中国消费者吃著也放心。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