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患者生蛇风险高8倍 医生吁高危人士接种疫苗及早提防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俗称“生蛇”的带状疱疹相当常见,估计每三人中便有一人在一生中发病。有肾病科专科医生提醒,慢性肾病及移植患者属高风险族群,特别是移植患者,由于需于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预防排斥,但同时也会削弱免疫力,令生蛇风险大增,建议此类高风险人士可考虑接种疫苗,以提升保护力。

生蛇剧痛难忍 后遗症影响生活

曾患水痘的人士,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于体内;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或会再度活跃而引发生蛇。生蛇的早期征状多为轻微皮肤痕痒及疼痛;其后一至两天内出现红疹或水泡,甚至出现剧痛,征状可持续一至两周,并常沿胸椎或腰椎神经分布,亦可累及面部。此外,生蛇更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后遗神经痛、视力受损、影响平衡力等,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慢性肾病及移植患者勿轻视生蛇危机

对慢性肾病患者而言,生蛇风险尤高。香港健康基金会主席、肾病科专科何继良医生引述研究指出,慢性肾病患者罹患生蛇及其并发症的风险,较一般人士分别增加21%及27%。此外,肾脏移植患者因术后需抑制免疫功能,其罹患生蛇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未移植者分别高出约8倍及15倍。有见及此,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治疗指引2024,建议50岁或以上的慢性肾病患者可考虑接种新一代蛇针。

新一代蛇针为肾脏移植患者添保护

目前,本港已核准两种俗称“蛇针”的带状疱疹疫苗,包括减活疫苗及重组疫苗。由于减活疫苗或会增加感染风险,故不建议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器官移植患者。相较之下,新一代蛇针为重组疫苗,适用于此类人群,能提供良好保护且安全性佳。

临床研究指,即使每日需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脏移植患者,接种新一代蛇针后仍可产生强大免疫反应,而且未见安全隐患;另有研究显示,接种后11年仍可维持近九成免疫保护力。该疫苗需接种两剂,建议50岁或以上人士,或18岁及以上且属带状疱疹高风险者接种。肾脏移植患者亦可与主诊医生评估接种时机及适用性,以加强防护。

陈小姐在肾脏移植后曾罹患生蛇,生蛇令她出现眩晕、平衡力失调、站立困难,并并发严重耳部疱疹及剧痛,更需入院治疗。生蛇过后仍受后遗痛困扰,包括牙痛、耳部伤口迟愈,痛楚更影响睡眠,至今平衡能力亦未完全恢复,外出需亲友陪同。为减低复发风险,她计划在健康状况稳定后接种新一代蛇针。

陈小姐于肾脏移植后生蛇情况。

何继良医生最后提醒市民,如对接种蛇针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家庭医生或主诊医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