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比流感更致命
在香港,流感常被视为冬季健康大敌,但一项港大研究揭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威胁更甚,院内死亡率比流感高约两倍。医学界提醒,尤其是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勿忽视RSV的潜在风险,及早预防方为上策。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传播力强,可经飞沫、分泌物或受污染物件传播,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名誉司库、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徐诗骏医生表示,每名感染者平均传播给约3人。其中,50岁以上且患有长期病患的人士,如糖尿病、心脏病、哮喘及慢阻肺病、60岁或以上长者、免疫力受损人士及院舍人士为RSV的高危群组,这些群组在感染后的入院风险显著增加。而卫生署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9月,RSV个案由55宗增至228宗,16周内升幅达314.5%,较去年同期增44.7%。症状如流鼻水、咳嗽易与流感混淆,但高危群组感染后易引发肺炎、呼吸困难或心脏问题,需住院甚至致命。目前无特效药,住院平均12日,费用约6万元,负担沉重。
RSV组患者共病明显较多
港大研究团队回顾2016至2023年数据,分析2016至2023年公立医院44,771名RSV及流感住院成人患者的数据。肾病科叶逸轩教授指出,RSV组(3,565人)年龄较高、共病更多:糖尿病28.2%(流感组为24.4%)、心血管疾病45.4%(33.6%)、慢性呼吸道疾病23.1%(15.0%)。RSV患者的患者的重症比例及死亡率更严重,例如急性肾损伤16.0%(流感组为12.6%)、严重呼吸衰竭22.7%(13.3%)、继发性细菌性肺炎61.5%(39.5%);而院内死亡率10.1%(5.5%)更是比流感高约2倍。
叶教授强调, RSV带来的临床医疗负担不亚于流感,甚至更为严峻,建议未来政策应考虑将高风险群组,尤其肾病及心肺疾病患者,纳入RSV疫苗接种建议,并呼吁高危人士尽早接种流感及RSV疫苗,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
鉴于近期RSV感染个案持续上升,医学界再次呼吁50岁以上高危群组,应考虑接种流感及RSV疫苗,以降低重症与住院风险。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健康荣誉顾问黄至生医生指出,澳大利亚、南韩等地已把RSV纳入法定通报疾病,有助促进病例数据收集及公共卫生决策。然而,本港现行RSV监测覆盖率有限,大部分的感染个案未获检测,导致实际病例被低估。
建议将RSV纳入恒常监测
黄医生建议,应将RSV纳入现有呼吸道疾病监测框架,并针对高危群组,包括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及免疫缺陷人士,实施目标性监测,同时提升前线医护对RSV检测的警觉性与认知水平。此外,建议可采用PCR作为标准检测工具,以减少假阴性结果,提升诊断准确度。
在预防RSV方面,黄医生指出,多项国际指引与专业学会已建议高危群组及早接种预防,包括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60岁或以上的长者及哮喘患者接种RSV佐剂疫苗。他呼吁50岁以上高危群组,应考虑接种流感及RSV疫苗,以降低重症与住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