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的“黄金频率”是什么?研究揭示:排便次数能作健康指标!

撰文: 浩贤
出版:更新:

每天,我们都在忙碌中“解决”人生大事,可能从未仔细思考过,这个看似日常的行为背后隐藏了多少健康密码。事实上,你每天“去厕所”的次数、频率与规律,不只是生活习惯,更可以是一个反映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最近一项发表在生物医学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日常的排便频率,可能比我们想像中更能反映未来的健康状况。研究人员透过详细对比大家的排便习惯和身体健康数据,成功找到了许多你可能从未留意到的健康线索。

研究团队分析了1400 名健康成年人的排便频率与健康数据。他们将参与者按排便次数分为四组

● 便秘(每周排便1-2次);

● 次数较少但正常(每天排便 1-3 次);

● 次数较多但正常(每周排便3-6次);

● 腹泻(每天排便超过四次)。

研究团队进一步检视不同群组的肠道菌群(肠道内的微生物)和血液中的毒素/炎症标志物。

结果发现:排便次数直接反映了肠道内细菌是否健康,并且与血液中可能导致肾脏疾病和阿兹海默症等慢性病的毒素水平有密切关系。这代表我们日常排便的次数,亦可以作为我们身体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什么是“最理想”的排便频率?

一直以来,医学界对“正常”排便范围的标准都相当宽松,从“一天三次”到“一周三次”都算在内。不过,这项新研究告诉我们,或许是时候更严谨地看待这个标准了。

研究结果指出,对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最理想的“黄金频率”是“每两天一次到每天两次”。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排便次数经常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就需要多加留意,甚至咨询医生了。

相关文章:便秘|排便时间太久恐酿5种疾病!医生:最好控制在3至5分钟以内

+3

排便“过多”与“过少”都唔得 极端次数恐藏健康风险!

研究还发现,一旦排便习惯走向极端,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值得警惕的讯号:

1. 排便次数“过多”:腹泻倾向(每日 4 次或以上)

如果你经常性地排便过多,属于腹泻倾向,研究发现这类人士体内的炎症水平会偏高。

● 发炎危机: 持续的慢性炎症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温床,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认知障碍症)等。

● 肝脏压力: 由于排便频繁,你的肝脏需要不断加班来制造胆汁,这无疑增加了它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 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这类人士的肠道内通常拥有较丰富和多样化的益生菌。

2. 排便次数“过少”:便秘倾向(每周 1-2 次)

当粪便长时间“塞车”在肠道内时,情况可能更令人忧心。此时,肠道细菌会将膳食纤维“吃光”,然后开始分解蛋白质,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有毒的副产品。

● 毒素积聚: 这些毒素会被身体吸收并积聚在血液中,从而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如肾脏疾病和阿兹海默症。

● 长期风险: 长期接触这些有毒副产品,可能会显著提高一个人一生中患上各种慢性病的风险。

总结来说,无论是拉肚子次数过多,还是持续的便秘,都可能是身体内部在悄悄地亮起红灯。

6妙招告别宿便(按图看清👇👇👇)

+7

相关文章:便秘|大便干硬要喝暖水?菠萝黑木耳4食物减宿便依赖泻药肠迟钝

如何调整你的排便习惯?

排便习惯往往反映了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排便不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基本方面尝试改善:

1. 增加膳食纤维摄取

大多数成人每天需要约 22 至 34 克的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粪便成形和顺利排出。

2. 补充足够水份

“水”是顺畅排便的关键帮手。膳食纤维就像一块海绵,需要充足的水份才能膨胀,为粪便增加体积,同时让粪便保持柔软、更容易通过肠道。虽然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但一般建议女性每天应摄取约 2.7 升、男性约 3.7 升的总水份(包括饮水、汤水和食物中的水份)。切记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3. 规律运动

久坐不动是许多人排便不顺的原因之一。当你活动身体时,特别是进行一些轻快的运动,可以帮助腹部和核心肌肉得到锻炼,间接按摩和刺激肠道,促进肠道自然蠕动(即“通便”作用)。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建议每周应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即使只是快步走、慢跑或做一些伸展运动,对你的肠道健康都有莫大帮助。

什么时候应该咨询医生?

如果你的排便习惯出现重大且持续的变化,或者伴随以下任何症状,请务必咨询医生,进行专业检查:

● 排便次数突然增加至每日 4 次或以上。

● 排便次数持续少于每周 2 次。

● 粪便中带血。

● 体重无故下降。

● 排便极度用力或有不适症状(如腹胀、腹痛)。

请记住,肠道是反映身体健康的镜子,关注你的排便频率,就是关注你的整体健康。不要忽视身体给你的这些重要警号!

相关文章:消化不良|蛋黄纾缓肠胃炎助伤口愈合 营养师推5食物减肠胃不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