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列本港第九大死因 新疗法助减发作 提升患者生活质素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卫生防护中心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慢阻肺病在内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已成为本港第九大主要死因。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发作,不仅肺功能会进一步衰退,更会加速病情恶化,显著增加住院及死亡风险。有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指出,慢阻肺病对香港医疗体系构成沉重负担,仅急性发作相关的住院及治疗开支,在三年间已高达12亿港元,凸显患者及早稳控病情的重要性。

急性发作3.6年内死亡率高达五成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呼吸系统科专科郭宏骏医生表示,慢阻肺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气喘、喘鸣及体力下降。由于受损的肺部组织无法修复,慢阻肺病目前仍无法根治。而病情严重的患者,或需长期依赖氧气治疗,甚至依赖轮椅或长期卧床。他更引述研究指出,患者首次因急性发作入院后的3.6年内,死亡率高达50%,反映每次急性发作都可能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节点。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呼吸系统科专科郭宏骏医生

三年医疗支出逾12亿港元

郭医生引述另一项研究指出,三年间本港有11,465名患者因慢阻肺病急性发作入院,累计住院超过25,000次。此外,治疗成本随患者的病情加剧而上升。研究亦显示,每年发作两次或以上的患者,年均治疗开支高达22万港元,而整体医疗支出超过12亿港元,对公共医疗系统构成巨大压力。

生物制剂减少发作

面对巨大的医疗挑战,近年新型治疗方案带来曙光,特别是针对“二型炎症”患者的生物制剂。研究显示,该药物能将急性发作及死亡率整体减少41%,并把严重发作及首次严重发作的机会降低约40%。此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慢阻肺病长期管理的新方向,不仅能提升患者生活质素,更望有助减轻医疗体系的负担。

戒烟配合治疗 助稳控病情

确诊超过20年的卢先生,现时肺功能仅余约四分之三,外出需放慢步伐,并间歇休息以缓解气喘不适。他坦言,年轻时每日最多吸三包烟,直至2023年成功戒烟。他表示,严格遵从医嘱、定时用药及坚持戒烟,是稳定病情、减少恶化的关键所在。

慢阻肺病患者卢先生

香港哮喘会主席陈永佳提醒,吸烟是诱发慢阻肺病的主要成因,也是急性发作的重要风险因素。患者应拒绝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同时特别留意季节性呼吸道病毒活跃期,尤其是冬季流感高峰期。他建议患者每年接种季节性流感及肺炎链球菌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及减少急性发作的机会。

香港哮喘会主席陈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