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冬天不能闩晒窗!教你3个“黄金时机”通风防病菌
每年一到冬天,你是不是就开启了家里的“禁闭室”模式?窗户关得密不透风,暖炉长开,仿佛把所有新鲜空气都拒之门外!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辛苦“密封”的温暖小窝,其实可能变成了病菌、尘螨和废气的“集中营”?
别让你的家变成一个焗炉!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拆解冬季通风的迷思,并提醒大家,即使天气寒冷,保持空气流通依然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一步。
冬季通风迷思 开窗会赶走暖气?
很多人觉得,辛苦开暖炉或靠身体“焐暖”的空气,一旦开窗就会全部散失,既浪费电又令自己重新受冻。
事实上,“通风”并不是叫你将窗户全日长开,我们需要的仅是“空气置换”!
即使在较小的单位(如一般香港家庭),定期短时间开窗,已经足以让室内污浊的空气与室外新鲜空气交换。在完成置换后,虽然室温会短暂下降,但由于墙壁和家具的热量仍在,房间很快就会恢复温暖。
室内空气积聚了什么?隐藏的健康风险!
在秋冬天将门窗完全紧闭,虽然可以把寒冷拒之窗外,但同时却又把污染空气关在了屋内。如果我们长时间不开窗,家中的空气质素就会迅速下降。室内积聚了各种污染物,包括:
这些隐藏在温暖空气中的“元凶”包括:
● 二氧化碳:愈多人,愈浓郁。二氧化碳是我们每次呼吸时都会呼出的气体。在晚上,一家人在房屋里“密闭”一整天,二氧化碳浓度会急剧上升。当浓度过高时,你会感到头脑昏沉、难以集中精神,甚至早上起来仍然觉得疲倦,影响一日的工作效率。
● 尘螨与过敏原:温暖密室,滋生温床。尘螨最爱潮湿、温暖、不通风的环境。你的床褥、枕头、地毡和窗帘,都是它们的“豪宅”。长期与这些过敏原共处,很容易引发鼻敏感(流鼻水、打喷嚏)、皮肤痕痒,甚至是哮喘等呼吸道问题。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果近期家里曾装修,新家具、地毡、清洁剂甚至油漆中,都会缓慢释放出来的化学气体。虽然份量轻微,但在不通风的环境下持续累积,会刺激你的眼睛和呼吸道,长远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吸入这些污浊空气,更可能诱发或加剧一种被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 (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情况。
“病态建筑综合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指人在进入特定建筑环境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例如:
● 眼睛干涩或痕痒
● 喉咙干燥发炎
● 胸口翳闷、气喘
● 容易疲劳、嗜睡
请留意,这些不适,往往在离开该环境后便会有所缓解。这正正说明了,不良的通风才是让你身体不适的主要元凶。而新鲜的空气,往往就是最好的解药!
相关文章:鼻敏感|换季湿气重易致过敏?按压这2个穴位止过敏、不再打喷嚏👇👇👇
掌握诀窍:冬日“呼吸”的黄金时段
想保持温暖,同时兼顾健康,我们可以掌握以下三个关键通风时机:
一. 早上起床后(10-15 分钟): 轻轻打开窗户 10 至 15 分钟。目的是换走你和家人在睡眠期间呼出积聚的污浊空气,迎接清新、充满活力的早晨。
二. 煮食完毕后(5 分钟): 即使煮食期间已开抽油烟机,在完成后仍建议保持抽油烟机开启,并打开厨房窗户约 5 分钟。这能彻底排出残余的油烟和湿气,大幅减少室内污染物。
三. 下午或任何活动后(短暂通风): 选择日间阳光较好、风力较小的时段,再次短暂通风。这能让空气流通、减少湿度,避免霉菌和细菌滋生。
*小提醒: 通风时,可以将窗户打开一个小缝,或者打开对流的两边窗户(例如客厅和睡房),形成“穿堂风”,加速空气交换,但切记避免直接对著头部或身体吹风,以防著凉。
记住,冬季养生不只是多穿衣、多喝水就足够,给家居“呼吸”新鲜空气,也是保障健康的关键一环。定期开窗,让你在温暖的家中也能保持头脑清醒、身体舒适!
冬季养生常吃红豆的四大好处(按图👇👇👇)
相关文章:冬季养生|常吃红豆对身体4大好处 消除水肿属寒冬疗愈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