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患癌求医咁样做 悭钱又唔使排长龙?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根据医管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最新数字,2023年共有近三万八千宗确诊癌症新症,即平均每日超过一百人确诊!这数字比2022年的三万五千多宗,上升了约8%。一旦确诊患癌,无异晴天霹雳,而接下来最迫切的问题是:到哪里找医生?私家还是公立?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兆康表示,本港公立和私营医疗的比较是显而易见的,“公立医疗的优势是病人经济负担较轻,所以约九成的癌症病人都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但同时亦令公立医院所提供的癌症服务轮候时间较长,例如第一次见肿瘤科医生可能要排四至八星期。当然,某些癌症轮候八星期未必会出现重大变化,但病人和家人的不安和焦虑是可以想像的。”

李医生建议,在本港独特的医疗体制下,当患上癌症需要漫长的治疗,可适当地把公立和私营医疗服务配置,目标是因应本身病情及经济情况,在“医疗费用”和“轮候时间”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例如咁做:

1.李医生建议,不论是在公立或私营服务中确诊癌症,都可以考虑先寻求私家医生意见,“目的是评估治疗所需费用及自己的负担能力,再考虑在私营医疗市场接受最初数个疗程的治疗,然后由私家医生转介到公立医院,继续余下的疗程。根据经验,这种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顺利交接,绝不会出现传言中公立医院‘留难病人’的情况。病人可较早开始治疗,不需要担心‘几时才有得医’,也不需要全程负担私营医疗的费用。”

2.大部分刚确诊的癌症病人,都不知道将来要接受什么治疗,即使已决定全程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但将来要化疗?电疗?或是做手术?康复机会有多高?都成为困扰心头的疑问,“所以,在轮候第一次见公立肿瘤科医生期间,可考虑多咨询一个肿瘤科医生,知道将来的大致治疗方向,所需时间等,有助减轻轮候期间的忐忑不安。”李医生说。

3.同样地,在轮候第一次见公立肿瘤科医生时,咨询其他肿瘤科医生意见,对于一些在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癌症,也会有实际作用。李医生表示,“根据临床经验,有小部分癌症患者在确诊后,等候公立医院肿瘤科首次会面期间,因不同原因,癌症的病情出现较大变化,甚至由‘可治’急变至‘不可治’,例如癌细胞在这段等候期间引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轮候期间由其他肿瘤科医生作预先诊疗,也可减低这类风险。”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