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H20算力芯片引爆信任危机 分析:加速中国国产替代
具中国官方背景的微信公众号“牛弹琴”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全球芯片巨头Nvidia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其专供中国市场的H20算力芯片爆出存在安全隐患,并遭到中国国家网信办约谈。
文章指出,H20芯片命运跌宕,该产品于2023年为规避美国禁令而生,基于Hopper架构但大幅缩水。今年4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销售H20芯片至中国;7月15日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宣布美方批准出口,但仅16天后便因安全问题遭到中国主管机关约谈。
内文回顾,今年5月美国众议员比尔.福斯特提出《芯片安全法案》,要求受出口管制的芯片必须内置位置验证与远程控制功能,“相关的技术十分成熟,完全可以实现”。同年7月,美国白宫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芯片位置验证机制”,防止高端AI算力芯片流入“关切国家”。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随后公开确认,Nvidia算力芯片的“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技术已经成熟。
有专家指出,若在H20芯片的电源管理模组中植入“远程关闭”电路,配合触发机制即可令系统瘫痪;而软体层面的CUDA平台,则可实现定位、数据收集甚至击键记录、截图等后门功能。一旦坐实后门,中国的数据中心与AI集群恐将面临地理追踪、远程关闭及数据外泄风险。
在Nvidia方面则否认存在后门,重申其芯片符合安全标准,并已多次声明“网络安全对Nvidia公司至关重要”。不过中国主管部门已要求其提交可信技术证明,包括开源代码审计或第三方检测,否则可能面临禁售。
“牛弹琴”在文章中指出,美国在科技产品中植入后门早有前科。德国《图片报》今年3月曾报道,若无美方批准,F-35战机的部分功能可被远程禁止。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亦揭露,美国国安局曾利用思科路由器对中国进行监控,并存在预置后门。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崔凡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H20或其他芯片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中国官方还是有相应的工具进行管理的。企业用户可透过各种安全管控手段控制风险,例如在商业合同中要明确供应商的安全责任,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对方需要承担巨额赔偿损失。
与此同时,文章指出,随著中国本土算力芯片快速发展,国产替代的底气逐渐增强。伯恩斯坦最新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90亿美元。今年以来,国产芯片在AI算力中心的采购占比已从2022年的5%跃升至40%,Nvidia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由95%跌至50%。
报道认为,H20后门争议加剧了美国科技霸权的“可信度赤字”,同时也将倒逼中国加速自主研发,成为摆脱外部依赖的契机。最终,这场“芯片战争”不仅关乎企业兴衰,更在于谁能构建开放、安全、可信的技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