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率再升催生“烂尾娃” 新产业难补传统行业收缩趋势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中国青年失业率创下20个月以来新高,更有经济学家称这一代年轻人是“烂尾娃”,即指年轻毕业生无法找到与其教育背景相符的工作,只能从事低薪工作或依赖父母赡养,与“烂尾楼”有相似之处。而据陆媒近日报道,以往吸纳大学毕业生为主的房地产、网络、教培、金融业,需求仍未恢复至过往,即使是人工智能(AI)、半导体等新质产业,需求增量也弥补不了传统行业的下降趋势。

9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岁劳动力失业率,显示达到18.9%,是2023年12月公布这一数据以来新高。虽然官方解释,7月及8月是毕业季,随著毕业生逐步找到工作,失业率会逐步下降。不过据《财新网》报道,青年就业面临深层困局,今年约有1222万名大专院校毕业生,较去年增加43万人。预计每年中国有超过1000万高校毕业生的趋势可能会持续至2040年,因此若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未变,未来还将有相当长的一段艰难时期。

报道引述一家招聘平台内部数据指,今年上半年,该平台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招聘职位数年减22%,但求职人数同比增加8%;网络/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咨询、房地产/建筑、教育/培训/院校、电器/电力/水利是5个招聘缩减最严重的行业。

图为2024年10月18日,河南郑州,一场秋季校园招聘会在郑州大学体育馆内举行,不少大学生参会求职找工作。(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毛宇飞表示,照其了解及调研的情况来看,面向应届生的校招需求仍处收缩阶段,尤其是过去吸纳大学生为主的房地产、网络、教培、金融业。2021年7月,官方公布“双减”政策,教培业受到重击。毛宇飞称,目前非学科类培训以及成人教育的公务人员考试辅导等有所升温,但整体规模尚未恢复到2021年水准。

另外,近年半导体、AI、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质产业的需求亦在增加,但由于总量仍然较小,增量弥补不了传统行业的下降趋势。毛宇飞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总体需求仍在收缩,且收缩幅度要大于扩张幅度。

报道进一步指,需求收缩使得竞争更为激烈,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据牛客网“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涵盖中国顶尖大学的“九校联盟”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从2022届的68.5%升至2024届的77.5%,直接就业比例从31.5%降至22.5%。白皮书分析,网络、金融等传统高薪行业缩编,加上新兴产业人才标准提升,倒逼学生通过深造延缓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考研热与海外名校申请竞争白热化,亦催生“学历通胀”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