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颖 夺金之后

撰文: 威廉神
出版:更新:

李思颖拿着沉淀淀的全运会金牌,笑起来瞇起双眼,率真亲切,但她在赛道上向香港人展示的是无穷的耐力和惊人的冲刺,参加个人公路赛、麦迪逊赛和全能赛三个项目,勇夺三金,在全运会的得胜率是100%。
24岁的“小女车神”走过的路从不容易。2024年巴黎奥运,她在全能赛失利,用了三个月沉淀,终于从低谷中蜕变,来到2025年在全运会攀上高峰。就如她所言,没有永远的失败,勇于直视自身不足,在人生的波浪里总会迎来一个新高峰。即将进入冬训,李思颖已准备为明年的亚运会和世界杯全力冲刺。2026,值得香港人继续期待的一年。

三面金牌的血汗

完成全运会比赛后三天,李思颖正值大赛之后、冬训之前的假期,她抽空接受马会刊物《骏步人生》专访,与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谭志源分享金牌背后的甜酸苦辣,是李思颖勇夺全运三金后的首个专访。

今届全运会,李思颖在九天内踩了六场比赛。138.7公里的个人公路赛是一场六个人一条心的无私奉献,梁宝仪、梁颖仪、关旨君和张履檾牺牲自己把领先的对手一一挤掉,杨倩玉负责护送冲刺手李思颖直到冲金一刻;120圈共30公里的麦迪逊赛是一次手牵手的默契考验,李思颖和梁颖仪的双腿在追赶对手,脑袋在计算分数,还要拉手将力量化作速度推进队友;最后一日的全能赛,则是一日四战的个人试炼,体能心理双线作战,当李思颖怀疑自己能否走到最后,但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为终极王者。

三面金牌,有血有汗,对李思颖来说各有意义。“第一面公路赛金牌是‘解放’,证明训练方向正确。第二面麦迪逊金牌是‘意外’,在比赛早段突围是我和拍档梁颖仪从没想像过的,但也启发我们有了战术新方向。第三面全能赛金牌最重要,全能赛是我的主项,但在巴黎奥运表现失准,我非常希望以一面金牌证明自己的实力。”

李思颖带上三面奖牌接受《骏步人生》专访,谭志源代表马会向她送上一对马儿毛公仔。

巴黎奥运低谷 伤痛中成长

李思颖说过,2024年是失落的一年,特别是巴黎奥运全能赛,以排名前十为目标,最终失准只得第20名,赛后接受传媒访问伤心痛哭,叫无数观看电视直播的香港人非常揪心。这一役的确重创她的自信,尤其在该全能赛前的六天,她才以第64名完成个人公路赛,是港队史上首个于奥运公路赛完赛的女车手。

“别人取得好成绩,为什么我不可以?明明大家都是人!”面对失败,痛彻心扉,但她不甘心、不服输,“我开始反省自己,思考有什么弱点要改进,当中最重要是心态,要克服内心,坚持下去,希望超越自己”。

三个月的沉淀换来一场深入的自我了解。走出低谷,李思颖今年开始加大训练量,教练也撰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训练计划,全力为全运会备战。奋斗的过程中,有对她照顾周到的教练团队,亦有并肩作战的队友,香港体育学院的支援同样不可或缺。

顺带一提,马会多年来透过其慈善信托基金,至今先后拨款超过7. 5亿港元予体院,推动体育基建、教练培训及运动员退役后生涯发展等项目。李思颖说:“体院让运动员获得全面保障,由训练、饮食营养到住宿安排等,令我们可以安心训练。”

今届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意义非凡,马会拨款逾五亿港元支持香港及广东赛区赛事。马会是香港赛区的唯一“合作伙伴”机构,支持义工服务计划、全港社区及学校推广活动,以及为弱势社群和青少年安排观赛体验等。十五运会香港赛区有约16,000义工支持,是历来最大的义工团队,马会义工队也派出接近100名成员出任香港赛区的团体义工,与其他义工携手为运动员、嘉宾及观众,提供专业和贴心的支援,秉持马会“建设更美好社会”的宗旨。

至于广东赛区,马会除支持相关的官方活动、义工服务、赛事宣传推广等工作外,亦为马术赛事提供六大范畴的技术支援,涵盖场地设计、马匹福利、反兴奋剂、马房管理、赛事服务保障,以及宣传与社区活动。

全运港队揽19奖牌 马会奖励逾1147万元

另外,马会透过赞助体院推出“赛马会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以现金奖励在顶尖大型运动会夺牌的中国香港运动员,以作激励和嘉许。今届全运会,港队健儿合力取得破纪录的9金2银8铜,马会将发放1147万5000港元现金奖励。当中,李思颖在三个项目夺金,个人及团体合共获颁225万港元。李思颖认为,有关奖励对运动员有正面作用:“标志着对我们的社会认同,鼓励我们继续突破自己,争取佳绩。”

在杭州亚运会取得佳绩,李思颖(右)于2023年10月在沙田马场出席马会举办的“中国香港亚运奖牌运动员赛马日”,与队友共庆凯旋。

小女车神智慧 没有永远失败

李思颖小时有过度活跃症和专注力失调,自小“坐唔定”,爸爸因此给她安排大量运动,由跆拳道、三项铁人到田径,小学五年班参加中国香港单车总会的明日之星计划,14岁加入港队青年军,最终成为全职运动员,她最感激爸爸一直陪伴,锻炼出她的毅力。“爸爸一放工就捉我去跑步,他跑得快过我,但不会停下来等我,反而要我追上他,养成我不服输的斗志”。

今天的“小女车神”,就是从昔日的这股狠劲淬炼而成——青年队受当时教练张敬炜启发,从短途比赛转项计时赛和中长距离车手,李思颖既享受连续几小时公路单车训练的沿途风光,也钟情“单车镬场”的纯速度比拼。

她热爱单车的程度有多大?问她对于2026年有没有单车以外的期待,她率直的说“没有!”瞄准的目标只有明年的亚运会和世界杯。单车不只为李思颖带来奖牌,也磨练出她的人生智慧:“身处低谷,不要只想着当刻的失败,反省自己、了解自己,将会迎来新突破。不会有永远的失败,人生是波浪型的,低谷之后必然是一个新高峰。”在2025年快将完结之际,“小女车神”这番寄语,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李思颖儿时被爸爸安排参与各种运动训练,其中打起跆拳道有板有眼。

我的外号……

一届赢得三面全运会金牌,足以证明李思颖已经继承香港单车队历来的“车神”宝座,“小女车神”当之无愧。主持人谭志源问她,如果为她改一个新外号:“超级女车神”、“宇宙最强车神”、“战神”,三拣一会选哪一个?

李思颖想了想,腼腆说想选第四个,“但我未谂到。”其实她认为自己还未配得上“车神”之名,“黄金宝、李慧诗都是世界冠军,至少要有彩虹战衣才说得上‘车神’吧?”

卸下单车战衣的李思颖少了赛场上的霸气,不用踩单车的日子,她最爱“摊喺度乜都唔做”,看看剧集过日晨,她笑言自己懒惰,“我将人生的所有努力都花在单车上”。的确,她的生活,除了单车就是单车,问她有没有单车以外的嗜好,她说喜欢听歌,但听歌也离不开单车,“因为有时比赛之前觉得紧张,一紧张想不到该做什么就心烦气燥,听听歌正好纾缓情绪。”

其实她在单车以外或许可以在厨艺方面下点苦功。话说她今年全运前与队友在澳大利亚集训,人在外地生活几个月,总得动手下厨,单车女将似乎厨艺平平,“煎块鸡胸加少少胡椒粉就一餐,所以系冇味道,唔好食”,难怪她说全运后的这个假期,她要吃“有味嘅嘢”奖励自己;全运后,她已急不及待在港“食嘢”。

李思颖正值进入冬训之前的假期,她最想吃餐好的奖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