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泽连斯基传爆“白宫骂战2.0”:这是俄乌停火计划一部分?
虽然加沙停火还没有稳定下来,但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很明显已经把注意力转往叫停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上周四、五(16、17日),他就先同普京(Vladimir Putin)通电,然后再在白宫会见了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对于这第三次白宫“特泽会”,外界本来关注特朗普会否同意向乌克兰输出射程足够打到莫斯科也焯焯有余的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s)。然而,经过前一天的“特普通话”之后,特朗普虽然口中依然拿着把以千计的战斧输往乌克兰来开玩笑,可是泽连斯基最后却是空手而归。
“闭门版”骂战?
特朗普以“有趣又友好”来形容他跟泽连斯基的会面。因此,即使没有什么可见的进程,各界原来也认为这次“特泽会”至少算是“不过不失”,没有像2月底“白宫骂战”大家翻脸公开吵架的情况。
到底是没有这样的情况,还是只是没有这样的情况没有公开而已?
根据英媒报道,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背后其实谈得非常不快。特朗普当面要求泽连斯基接受俄罗斯的条件,警告普京将能将乌克兰摧毁掉,期间特朗普表明俄罗斯正在战胜、俄罗斯经济表现很好,甚至把泽连斯基递给他看的乌克兰前线地图抛开。在会面期间,两人据报多次高声吵架,而特朗普亦一直全程爆粗。
如果这样的描述是正确的话,这次“特泽会”可算得上是“白宫骂战2.0”。
不过,欧洲版POLITICO得到的消息却称,特朗普并没有口出粗言,也没有把乌克兰的地图抛开,只是对这种地图感到厌倦而已。其两位消息人士亦表明,这场会面对于泽连斯基而言是一场失败,但还未算得上是一场灾难。
然而,无论这场“特泽会”是否“闭门版”的“白宫骂战2.0”,乌克兰的支持者难免对此大感失望。
经过8月中的阿拉斯加“特普会”之后,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似乎有变,落实了用来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次级制裁”,上月甚至公开声言乌克兰能够以武力战胜并夺回所有失地,而第一批由欧洲北约国家出钱向美国购买的武器也送到了乌克兰。
连被视为有孤立主义倾向的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在特朗普上周和普京通话之前也出言警告,如果短期内没有达成和平的路向,“美国,跟我们的盟友一起,将会采取必要手段,让俄罗斯为其持续进攻付出代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中,人们难免对这次“特泽会”抱有颇高的期望。
可是,在“特泽会”前一天,特朗普竟然跟普京先行通电,甚至安排好在未来数周迅速在由亲俄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领导的匈牙列首都布达佩斯再举行一次美俄峰会。
期后,特朗普又重申他相信普京是想寻求结束战争的,并似乎把战争持续的原因解释为普京和泽连斯基之间的“积怨”(bad blood)。看到特朗普此等表态,大家又再把“普京智取特朗普”的说法重新拿来套用到此刻的形势之上。
新的换地提议 vs 就地停火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普京在上周四同特朗普通话期间提出了新的停战条件,那就是要乌克兰用乌东顿涅茨克州(Donetsk)还在乌克兰手上的地区交出,换取俄罗斯交出同样在2022年9月被“公投入俄”的乌南赫尔松州(Kherson)和扎波罗热州(Zaporizhzhia)的一部份俄控区。
虽然这篇报道没有交代普京愿意用来交换的俄控区的具体细节,但是这样的提案明显比起8月阿拉斯加“特普会”前后俄方提出的方案而言已算是一种让步。当时,俄罗斯的要求是要乌克兰交出顿涅茨克的乌控区,只用来换取俄罗斯冻结整道前线上的交火(按:由于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两州“全境”在俄罗斯法律上属于俄罗斯,但俄军却连两州首府都还没有打下来,因此这种“冻结”前线本身意味着普京不再寻求军事征服这些还在乌克兰手上的土地,从他的角度来看已算是一种让步)。
可能正是出于这种再次来自普京的“小让步”,特朗普又再认为普京是真心诚意想停止战争的。
路透社和POLITICO的报道皆称,特朗普政府官员在“特泽会”上提出了要求乌克兰主动撤出顿涅茨克乌控区的提案。可是,由于顿涅茨克还在乌克兰手上的两成多地区正是乌克兰自2014年开始陆续建立的乌东首要防线所在,绝无理由主动撤出,再加上超过七成的大多数乌克兰民意也不接受乌军主动撤出割地,泽连斯基当然不接受此等割地或换地的方案。
最终,在见完泽连斯基之后,特朗普就公开提出“就地停火”的方案:“他们应该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停止,让双方都宣称胜利,交由历史判断(胜利谁属)!”
在周日(19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台访问中,特朗普则称普京“将会得到一些东西……他赢得了一些不动产”。
同一天,他亦向记者重申俄乌双方应该要在现有战线停下来,表示“如果大家要说‘你们要这,我们要那’的话,其他东西都非常难谈”。
从上述的态度转变可见,特朗普的立场几天之内就转变了至少两次:首先是从威胁要向乌克兰供应战斧巡航导弹来施压俄罗斯,变成同意普京最新的换地方案;然后就是从同意普京的换地方案,变成俄乌“就地停火”。
“就地停火”自2023年乌克兰反攻失败、战况陷入胶着之后就是最明显的停火出路。如今,特朗普上台大半年之后竟然又回到原点。
个中问题是,大家都知道“就地停火”是最实际的出路,困难点则在于如何让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愿意选择这一条出路。如果特朗普真的是希望如此简单一句呼吁“就地停火”就能达成停火的话,他真的是“太傻太天真”了。
特朗普的和平三板斧
不过,毕竟特朗普最近真的促成了加沙停火,即使停火落实之后还偶有出现交火、空袭、人道物援进入受阻的情况,但以色列至今确实也未敢忤逆特朗普“战争已结束”的判断,其在加沙的攻击也是点到即止。而即使从地道走出来的哈马斯有用武力打击其他加沙势力,甚至公开处决部份反对者,但他们也不敢公开确认他们未来要重新在加沙夺权,违反特朗普和平方案中要将哈马斯完全排除在未来加沙管治架构之外的条款。
虽然人们对于哈马斯会否、如何交出武器还有极大的怀疑,但特朗普和平方案提出的加沙维和部队却渐见雏型,埃及、土耳其、印尼、阿塞拜疆都有意参与。这种发展至少让人们对加沙有哈马斯以外的替代方案能够有一些期许。
从加沙停火至目前为止的局部成功来看,我们其实不得不将疑点利益归于特朗普,并不能轻易把他看似肤浅、无知、荒谬的言行解读为他促和失败的证明。
在促成加沙停火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和平主义”有至少三个特征。一是务实主义,只谈实际利害。正如他要把和平之后的加沙发展成地中海旁渡假胜地的主张,又或者是只要求俄乌双方不再死人的说法一般。
二是漠视一切原则和惯例。例如特朗普纵容以色列直接空袭伊朗核设施,甚至由美国主动出手助攻,就打破了华府外交建制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设下的红线;但另一边厢,特朗普也不顾与“恐怖组织”谈判的顾虑,绕过以色列直接和哈马斯沟通;他亦不顾正常的外交礼节,在白宫亲自打电话给卡塔尔首相,要求内塔尼亚胡为轰炸多哈道歉。
三是不确定性。例如在9月以色列轰炸多哈之前,大家本来都以为特朗普全力支持以色列任何行动,岂料轰炸之后特朗普就迅速调转枪头施压内塔尼亚胡求和;而本来还因为提出把加沙建成地中海渡假村的荒谬建议而广受嘲讽的特朗普,最后却真的拿出了一个步骤颇为情晰又能得到各方同意的和平方案。
这三个特征如今也似乎体现在特朗普的俄乌促和行动之上。
漠视一切原则和惯例,让特朗普能够不愿任何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能以武力改变疆界的国际规范,而直接且公开地以“就地停火”甚至是“土地交换”作为其停战条件。
务实主义,也让特朗普能够跟俄乌双方都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渠道。如今全世界几乎只有他能够同时直通普京和泽连斯基。
而其反复不定的不确定立场,则似乎是他施压双方最终接受停火的手段。
对普京的施压并没有手软
对普京而言,最佳的状况就是美国站到俄罗斯的立场来压制乌克兰;次佳的状况就是美国撒手不管,不施压俄罗斯,也不援助乌克兰。两种状况都可以让俄罗斯长期战斗下去,直到乌克兰完全接受普京的条件为止。
可是,尽管乌克兰的西方支持者对特朗普对普京的友善态度有极多的批评,特朗普自2月重启对俄外交的大半年来其实都没有达成普京的愿望:特朗普曾经叫停对乌军援和情报分享,但只维持了一周时间就恢复过来;特朗普也继续向乌克兰输出军备,只是要欧洲国家出钱埋单而已;他虽然多次威胁不再管俄乌战争的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普京最初要求乌克兰交出“公投入俄”四州所有土地的要求,特朗普也从来没有公开支持;美国也确实向俄罗斯能源的两大买家之一印度实施了“次级关税”制裁,最近更迫得印度似乎同意了逐步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按:据特朗普说法)……
事实上,虽然这次“特泽会”或者“白宫骂战2.0”让泽连斯基空手而回,没有拿到外界焦点所在的战斧巡航导弹,但其实战斧对乌克兰战场的即时影响非常有限,跟F-16输乌一样,可以说更像是一种观感上或心理上的支持。
对乌克兰攻击俄罗斯境内能源目标有即时帮助的,反而是美国对这些目标的情报分享--根据多方媒体报道,美国已经启动了这种情报分享,因此最近俄罗斯确实出现了燃料短缺、部份地区停电、汽车入油需要排长龙的情况。
特朗普虽然态度上对普京颇为友善,但实际行动上面其实也一直逐步在不同层面加重对俄罗斯的施压。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最佳的状况是特朗普政府超越拜登时代的“有限度援乌”,答应乌克兰任何武力和财政上的要求,全力支持乌克兰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次佳的状况则是回到拜登时代明确支持乌克兰的政策和立场。
可是,特朗普却一直透过像2月白宫骂战那样的外交施压,以至停止军援的实质施压,向泽连斯基一次又一次的说明美国不是乌克兰的必然盟友,逐渐施压泽连斯基接受特朗普的要求。原本要求先停火再谈判的泽连斯基,早几个月前就接受了边打边谈的现实。如今在特朗普公开提出“就地停火”之后,泽连斯基也表明同意就地停火,只强调被占领土的未来去向需要由进一步的谈判来解决。
在这一次“特泽会”之前,西方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已经看清楚普京的“真面目”,因此转过头来支持乌克兰。特朗普这次没有把具标志意义的战斧巡航导弹输出,而且各方都透过媒体传出白宫会面不和的消息,其实就是要再次表明特朗普的中立态度,继续给予乌克兰压力。
但客观而言,如今更为不愿停战的确实是在这场消耗战中占有长远优势的俄罗斯,特朗普施加压力的主要对象也将会落在普京这一边。
对于预计在未来数周即将举行的布达佩斯“美俄峰会”,特朗普这次就特别派出了对俄立场更为强硬、对于俄乌冲突细节也更为了解的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来做准备工作,而非他一直派去莫斯科跟普京直接面谈、被视为较为亲俄的和平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
这种安排本身就显示出特朗普依然是以施压普京停火为主轴。其具体行动若何,则要留待布达佩斯峰会之后再说。
这一次泽连斯基可以说是失望而回,但换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泽连斯基自己和乌克兰的支持者本身对于“特泽会”期待过高,以至他们还未能习惯特朗普式超乎常规的外交手段所造成的失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