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三缄其口? 美国的台湾政策已陷入绝境?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中美领导人通话,称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釜山会晤后30天主动致电习近平的。被问到是否谈到涉台问题时,贝森特匆忙一句带过,只强调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中美领导人通话后数小时特朗普就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通了电话。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美-美日围绕近日高市早苗涉台言论进行的外交沟通。但高市早苗对于特朗普是否和她讨论了其涉台言论只字未提,只是说外交事宜不方便透露。
特朗普是在和习近平通话之后就急匆匆通高市早苗通电话的,没有谈中日关系是不可能的。高市早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十分谨慎不愿多说,这可以理解。真正不同寻常的是中美在一局中的做法。
除了贝森特回避涉台海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披露了中美领导人通话,大谈双方讨论了贸易协议的落实等事宜,亦丝毫没有提及台湾问题和中日关系。中美领导人前不久才在韩国釜山会晤达成诸多贸易共识,此番通话显然不可能单单是为了贸易协议。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细节,当习近平就台湾问题表态中美还谈了台湾问题。但特朗普为什么对台湾问题闭口不谈?
台湾问题复杂敏感,美日两国作为盟友在军事上早就讨论过台海局势,美国当然明白中国此番对日本发难的意义就是为了威吓其他国家,同时以捍卫二战战后成果的名义让美国不得偏袒日本。进则无法在战后秩序上向中国交代,退则令美国因无法保护盟友颜面尽失,特朗普在这一局中相当难做人。
高市早苗所说的台湾有事-日本有事,本质上是台湾有事,美国有事,所以才会日本有事。为了避免卷入这一话语陷阱,干扰中美在经贸问题上达成的合作共识,特朗普当然不便公开表态和高市涉台言论有关,无论高市早苗是否能够从中国的穷追不舍中脱身,特朗普都不愿意公开为此涉险。
在中美关系大局和盟友的利益面临冲突时,美国只能暂时忍痛舍掉盟友颜面;为了中美关系大局,美国同样可以暂时不在台湾问题上冒头,选择闭口不谈。这就是当前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逻辑。
这并不是特朗普在第一次在台湾问题上选择回避。今年11月的韩国釜山会晤中,会前特朗普并未否认不谈台湾,但到结束后,特朗普特意多次向随行的媒体记者重申没有涉及台湾问题。特朗普为什么要多次否认涉及台湾问题,是真的没谈台湾问题,还是欲盖弥彰,人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美国已经在台湾问题上开始小心翼翼了。谈台湾很容易,但是不谈,更说明谨慎。
台湾话题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发挥的了,一着不慎,中美关系就又要陷入针锋相对的局面。贸易战好不容易休战,需要稳定国内票仓为中期选举聚力的特朗普,无力再就政治问题同中国陷入无休息的升级对抗。
即便美国要拿台湾当筹码,也要看中国是否买账才能变现。中国现在没有就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公开质问美国,是否认同台湾有事-美国有事-日本有事,已经是克制,是不掀翻桌子的做法。特朗普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特朗普的沉默是认清了现实之后权衡利弊的沉默。一向喜欢高谈阔论,将调停各种纠纷的功绩拦在自己身上的特朗普,这次在中日涉台纠纷上出力却不出头,足以说明美国以往的对台政策已经陷入绝境。
特朗普是发起围堵打压中国浪潮的始作俑者,担前不久中美领导人会晤前他在社交媒体谈中美G2会晤,说明他已经承认中国崛起的事实。而一个崛起的中国,如何对待其核心利益,美国有必要认真权衡。特朗普的沉默本身就是变局已经发生的写照。